厨房 江西肿瘤医院旁的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三 )


就连除夕夜 , 也是如此 。女儿女婿来接他们吃团圆饭 , 老两口匆忙吃完 , 就赶回店里 。
有人问:“你们这么辛苦 , 还不赚钱 , 图什么呢?”
熊庚香笑着说:“我要这么多钱干什么?我老头儿不抽烟不喝酒 , 吃饭就简简单单吃一餐 , 用不到多少钱 。”
万佐成的父亲也是因为癌症去世的 , 他说:“我父亲到最后 , 真的是生不如死 。所以 , 我理解家里有病人的苦 。”
别人苦 , 万佐成夫妇就不苦吗?
十多年前 , 儿子的工厂倒闭 , 精神受创 , 一直靠老两口照顾 。
他们住在城中村 , 租了两间20平米的房间 , 十分简陋 。房里放的是捡来的家具 , 终日昏暗潮湿 。
厨房 江西肿瘤医院旁的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文章图片
可他们没有抱怨 。
“我们再苦再累 , 都没他们难 。治病要花钱的 , 他们来这里做饭 , 能省下一分是一分 。”万佐成说:“再说 , 人到了这个地步 , 能吃上一口熟悉的味道 , 对病人也好 , 对家属也好 , 都能少些遗憾 。你再有钱 , 有些饭也是买不到的 。”
厨房 江西肿瘤医院旁的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文章图片
对做饭的人来说 , 这间厨房 , 烹煮的不只是菜肴 , 还有焦虑和苦涩 。
熊庚香说:“来这里的人 , 哭的多了 。”在病人面前不能说的话 , 他们在这里可以尽情地说 。在医院里压抑的泪水 , 在这里可以悉数释放 。
万佐成夫妇都希望:“到我们这里来 , 就是一个短期的家 。”
家 , 就是可以分担痛苦的地方 。
曾经有个15岁的小男孩 , 妈妈得了癌症 , 爸爸在外面打工挣钱 , 他独自在医院照顾妈妈 。在家饭来张口的孩子 , 一夜之间被迫长大 。
他跟着其他家属买菜 , 来“抗癌厨房”做饭 。刚开始 , 他什么都不会 , 不会切菜 , 更不会炒菜 。菜洗好了 , 站在一群忙碌的大人中间不知所措 , 万佐成就手把手地教他做饭 。教了几次 , 男孩就能独自做饭了 。
万佐成觉得很欣慰 , 告诉他:“你妈妈吃了你做的饭 , 病就好得快了 。”
厨房 江西肿瘤医院旁的1元抗癌厨房,18年不打烊,背后的故事令人感动
文章图片
其他人见孩子可怜又懂事 , 也常常帮他 。谁家的菜做多了 , 都分给他 。谁家做了好菜 , 也会给他留一些 。
来这儿做饭的人 , 都喜欢找熊庚香聊天 。时间久了 , 连肿瘤医院的医生都会向家属推荐:“你们可以去隔壁厨房找熊大姐 。”
一位年近60的女士 , 丈夫得了白血病 , 昂贵的医疗费让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她只好背着丈夫 , 偷偷借钱 。她听不懂那些医疗名词 , 也看不懂那些化验单 , 只知道丈夫病得很重 。
“我不敢告诉他 , 也不敢在他面前掉眼泪 。一到饭点 , 我就来这里 , 我只敢在这里哭啊 。”哭完了 , 再次踏进医院 , 生活还要继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