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在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古人如何获取冰块

在现代 , 有冰箱冰柜制冰机 , 因此获取冰块很方便 , 但是在古代是没有这样的设备的 , 那么 , 古代人在夏天是如何制冰的?如何获取冰块?下面小编就带来介绍 。
古代人在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在《淮南万毕书》《汉书》等史料中记载 , 只要“取沸汤置瓮中 , 密以新缣 , 沈中三日成冰 。”也就是把烧开了的水倒进大瓮里密封好 , 再沉入井水里三天三夜 , 就可以在炎炎夏日得到冰块 。虽然从物理科学角度说 , 这个技术是可行的 , 但实际操作中 , 却对空气湿度、容器容积、水温等要求极高 , 就算能造冰 , 产量也不高 。”
实际上古代制冰主要用窖冰法和硝石制冰法 。
窖冰法 。在每年大寒季节时 , 古代的官吏 , 带领下属到冰冻河上凿采 , 再将冰块运送到冰窖里 , 用新鲜稻草和芦席做铺垫 , 将冰放铺垫上后 , 覆盖稻糠、树叶等隔温材料 , 密封窖口 , 待来年享用;
硝石制冰法 。古人发现硝石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热量 , 使水温降低 , 甚至结冰 。利用硝石的特性 , 可制作成冰 。然后将罐中加入糖和香料的水 , 再用大盆盛上清水 , 罐置于大盆水里 , 将硝石加入大盆水中溶解 , 罐里的水结成冰 , 因此就形成了最原始的冰饮料 。
太佩服先人们的智慧了 。
古人如何获取冰块
应用最广泛的办法:藏冰
早在四千多年前 , 我国的古人就懂得利用低温冰镇的原理 , 来进行藏冰了 。根据现代考古的发现 , 距今约有四千多年前 , 曾居住在山西一带的古陶寺人 , 就学会了建造“凌阴”设施用来保存冰块 。
所谓“凌阴”设施 , 其实说白了就是藏冰洞 。当时的人们 , 每年到了冬天最寒冷之际 , 会主动采集冰块 , 之所以选择在最冷的时候 , 是因为此时的冰块最坚硬也不易融化 。
采集完毕后 , 冰块就会被运送到提前准备好的洞穴中 , 这种洞穴一般都建造在阴凉之处 , 并且深入地下 , 只有这样才能减缓冰块融化的速度 。
当然 , 冰块也不是直接就放进洞穴的 , 而是先在洞穴的底部铺上一层厚厚的新鲜稻草或者芦席等物 , 然后再把冰块放上去 。
并且 , 每放一层冰块 , 还需要在中间再次铺上稻糠、树叶等物品 , 用来进行隔离保温 , 就这样 , 一层一层码放满之后 , 密封洞口 , 然后等到来年夏天时再打开洞穴取用 。
这种藏冰的方法 , 当然不能完全阻止冰块融化 , 只不过起到了减缓作用而已 , 因此 , 为了保证来年有充足的冰块享用 , 一般在存放时 , 都会多存放一些 。而在之后的历朝历代 , 也基本上采取了这种藏冰方式 。
【古代人在夏天是如何制冰的 古人如何获取冰块】到了周朝时 , 为了供皇室享用冰块 , 朝廷还专门成立了采冰部门 , 根据《周礼》记载 , 当时设有冰人 , 专门负责为皇室采冰、运冰和储冰 , 并且在皇宫附近 , 还建有大量的“冰井” 。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 藏冰技术也相应随之提高 , 比如在隋唐时 , 为了减少冰块的损耗 , 当时的人们就开始凿深井口储冰 , 据记载 , 这些深井 , 基本上都在十几丈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