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者 “渴望爱,却充满回避和焦虑”:恐惧型依恋者的6个迹象( 三 )


依恋者 “渴望爱,却充满回避和焦虑”:恐惧型依恋者的6个迹象
文章图片
是什么造就了一个恐惧型依恋者?
在Ainsworth等人(1978年)对婴儿所做的著名“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实验”中:
当一名安全型婴儿的母亲离开房间时 , 孩子会变得非常不安 。她一回来 , 孩子就立刻跑到她身边寻求安慰和关爱 。得到宽慰后 , 孩子会恢复玩耍 。
一些婴儿属于回避型 。ta们与父母分离时不会哭 , 不与父母寻求亲近 , 只是专注地玩玩具;
一些婴儿属于矛盾型 。ta们对分离非常敏感 , 即使与父母重聚也无法平静 , 拒绝接受安慰 。
依恋者 “渴望爱,却充满回避和焦虑”:恐惧型依恋者的6个迹象
文章图片
二十年后 , Main(1991)等人重新研究这些录像 , 并分离出了一种“混乱型婴儿(disorganized)” 。
这些婴儿的行为则相对奇怪 。
比如 , ta们可能想呆在父母身边 , 但避免目光接触;当母亲离开 , ta们可能会无休止地尖叫 , 似乎想吸引大人注意;
ta们有时会表现出相互冲突的行为 。比如当母亲回来 , “一个孩子张开双臂好像在迎接 , 但突然又转身僵住、退缩 , 在房间里漫无目的地游荡” 。
依恋者 “渴望爱,却充满回避和焦虑”:恐惧型依恋者的6个迹象
文章图片
后来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发现 , 婴儿期的混乱依恋 , 几乎就是成年人“恐惧依恋”的儿童版 , 预测准确率在68%-75%之间(Fonagy等 , 2002) 。
对于这些混乱的孩子的研究发现:
1)ta的父母常表现出前后矛盾的行为 , 这让孩子不能信任ta是“可靠的”
这些婴儿往往经历了不太敏感的照顾(Main&Hesse , 1990) 。ta寻求与父母的亲近 , 却遭遇不安全的对待 。有时依恋者甚至会表现得咄咄逼人 , 让孩子觉得“吓人” 。
比如 , 父母因为孩子的某个行为微笑 , 奖励孩子 , 但有时会因完全相同的行为惩罚ta , 剥夺ta基本的需求 。
心理学博士Hal Shorey认为 , 恐惧依恋的成人 , 一般在童年时期有过至少一名养育者出现过“可怕的养育行为” 。
这会在孩子体内产生一种对自身安全的恐惧——孩子下意识地觉察到 , 照顾者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
依恋者 “渴望爱,却充满回避和焦虑”:恐惧型依恋者的6个迹象
文章图片
2)做出“让人恐惧行为”的家长 , 常常也有情绪问题
混乱型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有自己童年时期未解决的创伤 。这些父母可能有抑郁、忽视、虐待或酗酒的倾向 。与酗酒父母一起长大的小孩 , 产生恐惧依恋的可能性是不酗酒父母的四倍(Brennan等 , 1991年) 。
然而 , 父母并不一定具备主观敌意 。有精神疾病的家长也同样会让孩子感到害怕——因为孩子知道父母没有能力保护自己 。
从神经生物学观点看 , 一些具有恐惧依恋对象的儿童 , 甚至可能无法全面发展出整合性的神经结构 , 导致成年后的情绪失调问题 。
换句话说 , 孩子生来依恋父母 , 却不能将依恋者视为“安全基地” 。在以后的生活中 , ta们会创造出一个想要亲密的人 , 但同时也会创造出一个害怕亲密的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