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托·莫拉维亚|《鄙视》:婚姻的另一种真相——爱无能与不可说

“如今我可以肯定地说 , 婚后头两年 , 我与妻子的关系很和美 。 ”一句简单却暗含深意的开场白过后 , 莫拉维亚的《鄙视》所讲述的这对夫妻故事 , 如同潜藏在风沙之下的古化石 , 伴随一颗颗沙粒的移动 , 一点点揭示出完整的样貌 。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从事编剧工作的主人公莫尔泰尼 , 原本与妻子过着恩爱和美的婚后生活 。 为了满足妻子住进属于自己的房子的愿望 , 他倾尽所能 , 暂时放弃了成为伟大艺术家的梦想 , 接手了一份电影脚本创作的工作 。 但当他努力靠近当初的目标时 , 却悲哀地发现 , 妻子早已不爱他 , 甚至从一开始就在鄙视他 。
这个故事看上去如此中规中矩 , 情节也称不上一波三折 , 甚至接近尾声揭晓谜底时也不特别令人惊诧 , 那么文坛高手莫拉维亚是如何做到将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故事写得富于深意 , 满足口味刁钻的读者呢?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鄙视》:婚姻的另一种真相——爱无能与不可说
本文图片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鄙视》:婚姻的另一种真相——爱无能与不可说】《鄙视》 , 作者:(意大利)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 译者:沈萼梅 刘锡荣 , 版本: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1年7月
分解爱的悲剧
从无意识的爱 , 到有意识的关怀
莫拉维亚曾说 , 文学的使命在于对现实生活进行“分解” , 描绘出它的无数种可能的形态 , 用它们来与之抗衡 。 纵观莫拉维亚那一部部令他名声大噪的作品——《冷漠的人》《罗马女人》《随波逐流》《注意》——无一不是将人的尴尬境遇逐一解剖 , 以此呈现个体与社会相碰撞时爆发的精神危机 。
生命的本源性悲剧在于 , 绝大多数时候 , 人不能独立赋予自身生命以意义 , 非要依靠他人体认 , 以证明自身行为和思考的价值 。
《鄙视》的主人公莫尔泰尼所面临的最大悲剧 , 就在于他强己所难 , 接受了一份赚钱的工作 , 这是他向金钱的第一次屈尊 。 而这样做的目的 , 则是为了让妻子开心 , 付得起房贷 , 这是他向亲密关系的第二次屈尊 。 两次屈尊的代价是巨大的:“我必须永远放弃文学创作这一远大的抱负” 。
结果却事与愿违 。 夫妻二人刚搬进新家准备开启新生活 , 丈夫也决定接下剧本的工作 , 妻子却突然提出要分床睡 。 夫妻原本亲密的关系“无缘无故地变得那么陌生、淡漠和隔阂” 。 莫尔泰尼继而发现 , 自己对妻子的爱从最开始也并非孤立存在 , 而是以妻子的爱为前提的 。 他原以为夫妻之爱是“发自我内心 , 且只发自我内心” , 结果却惊觉 , 原来这种爱也并非本能:
“我才第一次意识到这种爱的冲动源于埃米丽亚的冲动 , 并由它培植滋生 。 见她变化这么大 , 我生怕自己不再有能力像以往似的那么容易、那么本能、那么自然地爱她了 。 ”
于是当他困惑于妻子态度的突变 , 想要一探究竟 , 一面努力维系着日常关系 , 一面渴望重新寻求那种本能、自然的爱时 , 他却痛苦地发觉:当无意识的、如静水深流般的爱 , 转变为有意识的动作和言语 , 哪怕这动作和言语的目的是善意的维系 , 是挽救 , 也将永久性地改变双方:“伴随着每一个动作的都是一种痛苦的、隐晦的、虚弱的、愠怒的意识” 。
我们习惯性地以为 , 相爱的两个人总是依靠本能的吸引、无意识的情感交融 , 来酿成爱的果的 。 因此一旦其中的一方因缘凑巧丧失了爱的本能、无法倾注情感 , 那么便会被指责为过错方 , 是感情破裂的罪魁祸首 。 但相爱的本能既非与生俱来 , 也不可孤立存在 , 而是一种相互成就的、流动的因果 。 既然是流动的(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 , 其间的任何一点阻隔、任何一处波折 , 都会让水流变形 , 从奔流到阻塞 , 从丰盈到干涸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