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 我极度“社恐”,还能再拯救一下吗?
小王同学本人不社恐,但身边有不少“社恐”的朋友,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知道,“随时随地和陌生人讲话”这个平平无奇的技能,有多重要 。
比如上周,我陪其中一个朋友逛书店,她想找一本网上买不到的书 。一开始,我就建议直接去问前台,但是,她看了看陌生的店员,摇摇头,拒绝了 。然后,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在三排大书架前来来回回转了4圈,依然没找到 。
我再次提议:“要不还是去前台问问?”
她极其尴尬地向我求助:“你去吧......”
我试图鼓励她:“我如果不帮你去问,你打算怎么办?”
但她很明显将我的话直接理解为拒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小声回答:“可能刚才漏掉了,我们再看一遍,还是找不到的话,就回去吧 。”很明显,她打算放弃 。
最后,我花了2分钟请前台帮我们电脑查询,拿到了这本她其实很想要的书 。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见类似需要社交的场景:跟老师请教问题,向陌生人问路,和同事沟通工作,给客户讲解方案,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像我朋友一样社恐,甚至比她的情况更严重的人,该怎么办呢?像她一样回避社交然后直接放弃吗?
文章图片
社恐的3个主要来源
一般来说,内向的人更容易经历到这些社交困境,并且,有些人从童年时就有过相关不良体验 。
【社恐 我极度“社恐”,还能再拯救一下吗?】小学时,因为非常内向,我也曾经是社恐中的一员 。被老师叫起来背课文,明明已经非常熟悉,却因为非常紧张,背得磕磕巴巴;路上碰到朋友,心里默念的是“看不到我,看不到我“,绝对不会主动打招呼 。因为,我非常害怕被别人关注,当大家的目光扫过来,我想的都是“我是不是做错什么了”,然后开始紧张、害怕、手足无措 。很多人小时候或者现在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
文章图片
那我是怎样克服这种紧张的呢?是因为我不再内向了吗?并不是,长大后的我依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社交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件需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储备足够的心理能量,才可以做好的事情,social半小时,床上躺半天,是我的常态 。我只是,对它不再恐惧了 。
在小学四年级之前,我从来没在课上举过手 。但是,有一次,因为老师拖堂了,而我想实在太想上厕所了,再不举手,我就要尿裤子了 。举手之前,我的脑海里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充满恐惧和担心:“举手了老师不让我去怎么办?我说想上厕所,同学们会嘲笑我吗?老师会生气我打断讲课吗?老师又看过来了,是不是发现我没在认真听讲?举手之后我该怎么说,是报告,还是直接出去?“最后,我到底是怎么跟老师说的,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是,举完手后,老师就让我去了,我才知道,哦!原来上课举手这件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我害怕发生的事情其实根本不存在!因为这个契机和成功的克服经验,我逐渐不再那么恐惧类似的场景 。
研究人员也发现,大众对于社交情境的恐惧主要来自以下3点:
No.1 对不确定性的恐惧
很多人会和年幼的我一样,认为在类似的情境中,和别人交流、引起别人的注意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很容易导致不好的结果,因此止步不前;
No.2 对外界负面评价的恐惧
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我们总是会觉得别人很容易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比如当时的我就非常担心,老师会不会因为我打断她讲课,就很讨厌我,但结果并没有,她手一挥就让我出去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致我们人生中,那些说散就散的人
- 张萌:走出人生至暗时刻,我有三大方法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想念不联系,牵挂不打扰,把你放在内心深处,是我最后爱你的方式
- 我们终究和次爱的人,一起欢喜了余生
- 深爱不纠缠,是我赠给你的最后的温柔与疼爱
- 看着我 半夜我一睁眼,她在直勾勾的看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