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 进化论和研究并没有渗透到公众意识中——或者大多数医学专业人士的意识中 。 我们没有将焦虑视为潜在的盟友 , 而是将其视为在门口嚎叫的敌人 。
02
焦虑是我们潜在的盟友
虽然焦虑症的确需要寻找专业的帮助 , 但广泛使用焦虑一词来表示普遍的不好的感觉是有问题的 , 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接受了两个关键的谬误:(a)焦虑情绪是危险的和具有破坏性的;(b) 解决痛苦的方法是预防或根除它 。 这种思维方式 , 导致我们将日常焦虑视为需要修复的故障 。 然而 , 只有焦虑症——当极度焦虑和我们应对它的尝试干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时——才被认为是心理健康问题 。 相比之下 , 焦虑情绪应该被认为是健康和正常的 , 甚至是有益的 。
这种疾病隐喻的必然逻辑要求我们更进一步地认为 , 在抑制焦虑之前 , 我们不可能保持心理健康 。
本文图片
疾病隐喻通常会让我们陷入困境 , 而非有益 , 因为它使我们将正常的焦虑误认为是一种疾病 , 并在我们体验到任何焦虑情绪时立即恐惧、避免和抑制 。
与传染病或癌症不同 , 避免和抑制焦虑几乎肯定会放大它 , 同时阻止我们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和建立情绪恢复技能 。 这是焦虑的恶性循环:感到焦虑是危险的 , 害怕它 , 最终通过压制和回避逃离它 。
疾病隐喻对焦虑造成的伤害并不止于此 。 它还阻止我们看到焦虑不仅仅是需要缓解和管理的对象 。 焦虑是一种可以利用的情绪 , 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坚持、创新、建立社会联系 , 并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希望 , 以便我们能够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
03
要是焦虑这么好 , 我们为何如此难受?
但是 , 如果焦虑这么好 , 为什么我们的感觉如此糟糕呢?
事实上 , 我们必须感觉不好 , 焦虑这种情绪才能发挥作用 。 甚至这个词的起源(源自古拉丁语和希腊语)表示窒息、痛苦的收缩和不安 , 也反映了这种本质上的不愉快 。 只有如此不愉快的感觉才能始终迫使我们打起精神 , 集中注意力 , 才能有效地要求我们努力避免未来的危险 , 并制定更积极的路线 。
本文图片
然而 , 我们大多数人已经学会避免和忽视这种有用的情绪——这对我们不利 。 把焦虑想象成烟雾警报器 , 警告房子着火了 , 并促使我们采取有用的行动 。 如果我们没有跑出房子 , 打电话给消防部门 , 只是忽略警报 , 或者干脆移除了电池 , 甚至避开了房子里警报最响亮的地方 , 只是希望和祈祷房子不会被烧毁 , 那是没有用的 , 不如尽快灭火 , 预防未来可能的火灾 。
我们不能忽视无情的压力和逆境所起的作用 。 有时候 , 生活并不轻松 , 我们中的任何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感到强烈和压倒性的焦虑 。 但无论是什么原因 , 倾听我们的焦虑——相信它告诉我们的内容中蕴含着内在的智慧 ,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发挥我们的优势——是学习以正确的方式焦虑的第一步 。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具有强大的积极影响 。 例如 , 哈佛的一项研究表明 , 当患有社交焦虑的人被要求做一项真正有压力的任务时——在没有时间准备的情况下在一组评委面前发表公开演讲——但同时也被教导要把他们的焦虑反应想象成这是他们准备好迎接挑战的信号(而不是求救信号) , 他们在压力下表现得更好 。 当他们专注和投入时 , 他们更自信、更少焦虑、心率更稳定的心率、血压更低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内卷|当代年轻人:精神躺平,身体内卷
- 苏有朋|苏有朋事必躬亲,学霸的焦虑很有压迫感,金瀚被支配的恐惧
- 王秋怡|心动5:不内耗的秋怡有多令人羡慕?自曝不会焦虑更不缺安全感
- 带娃|没人帮着带娃的宝妈,孩子三岁前别纠结以下事情,远离焦虑
- 流光时代|“左林右李”再合体,林海李泉在《流光时代》续写老友记
- 她们的名字|《她们的名字》三大阶层女性“皆努力赚钱”:男人改革的时代来了
- 亲子教育|亲子教育心理咨询:脆弱的孩子,背后总有焦虑的父母……
- 亲子分离焦虑:到底是孩子焦虑,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焦虑
- 35.8元包邮!《意林·少年版》15周年纪念刊,孩子不焦虑不抗拒的阅读与写作书!
- 亲子分离焦虑: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就是分离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