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分离焦虑:到底是孩子焦虑,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焦虑

亲子分离焦虑:请先区分好 , 到底是孩子焦虑 , 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焦虑?厘清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 我们很多家长可能会习惯于把解决焦虑的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 , 而忽略了我们自身向孩子散发出来的焦虑气息 。 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吧 , 当我们日常跟孩子去沟通幼儿园生活的时候 , 我们是开心雀跃地问:“今天玩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呀?”“你看起来真开心呀!”还是惴惴不安地问:“今天你哭了吗?”“老师批评了没有?”同样是关心孩子 , 但问法不同 , 给孩子留下的却是完全不同的心理暗示 。 所以 ,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 , 咱们家长得首先厘清自己内心是否存有焦虑 。 先把自己的心态摆积极了 , 才有可能接下来去处理孩子焦虑的事 。
没有小孩爱去幼儿园我经常听到周围家长谈起自己小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 , 都是类似于“哭了一个多月” , “在门口大人小孩一起哭 , 声嘶力竭”“每天早上都不想去”这样的表述 。 上幼儿园 , 似乎给家长和孩子双方都带来很多焦虑不安 。 今天 , 我们想结合发展心理学 , 以及德国慕尼黑大学心理学博士高璇老师在德国所见的教育理念 , 和父母们分享一点关于儿童入园的误区和经验 。 为什么入园很重要?
孩子从一出生就在家庭中 , 跟随父母慢慢长大 。 进入托儿所或幼儿园 , 是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转变 。 生活的场所和重心 , 长时间陪伴自己的人 , 都将发生变化 。 这个改变对孩子来说是巨大的 , 是会带来压力 , 焦虑和恐惧的 。 既然至今为止 , 父母(通常是母亲)是陪伴孩子一点点成长 , 一点点发现新世界的那个人 , 那么在这第一次重大分离的时刻 , 也应当由父母牵着孩子的手 , 陪伴和引领孩子认识这个新环境 , 直到他们和新的陪伴人建立起稳定的连接 。 你可以设想或者回想一下 , 如果你不是全职妈妈 , 当你开始上班 , 要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照看时 , 是不是一定不会一下子就离开把孩子交给新人?
亲子分离焦虑:到底是孩子焦虑,还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在焦虑
文章图片
总是有一个妈妈和祖父母共同照顾的过程 , 逐渐过渡到单独交给祖父母或保姆 , 把生活信息一点一滴的交待给教给新的照看人 , 吃饭 , 换尿布 , 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沟通的方式是怎样的?孩子也与新的照看人一点一点的建立起信任 。 然后你发现可以离开一小会儿 , 可以离开半天 , 可以离开全天 。 上托儿所或者幼儿园(以下都简称入园)也是完全一样的 。 入园 , 本来是一个对家庭对宝宝都意味着成长和进步的好事 , 但如果变成突然的分离 , 突然的换人和换环境 , 对孩子来说就成了灾难 。 面对这第一次巨大的生活改变和分离 , 怎么小心谨慎都不过分 。
什么是入园适应期?德国的入园适应期理论说起来很简单:既然安全的环境和稳定的关系是我们要给孩子提供的 , 那么 , 当我们要添加或者是更替“主要关系人”的时候 , 就一定要谨慎而缓慢 。 它有三个理论基础:依恋关系(及分离焦虑)有能力的婴儿过渡期研究依恋关系和分离焦虑不同类型的依恋关系表现在分离焦虑的不同体现上 。 如果你离开的时候孩子大哭大闹 , 那么恭喜你 , 你们的依恋关系是安全的 。 “这个孩子特别粘我”在三岁以下的孩子这里 , 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 一般7 , 8个月之后 , 宝宝开始表现出怕生 , 对主要抚养人分离焦虑开始明显的呈现 。
从8个月到3岁甚至4岁 , 分离都会带来明显(外显)的压力和恐惧 。 依恋关系的不同让孩子在入园时的表现不同 。 同时 , 对入园这件“重大分离”的处理 , 也会维护或一定程度的破坏现有的依恋关系 。 有些孩子在入园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情绪波动 , 但是 , 即使有的孩子不会哭 , 也不代表他没有分离焦虑 , 父母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对孩子有细心的观察和情感回应 。 有能力的婴儿有能力的婴儿 , 是指每个孩子从一出生 , 就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 , 可以为自己寻找资源和调动资源 。 这个理论用在适园期里是指 , 我们要相信孩子 , 只要给他足够的陪伴 , 他就会自己走出去 , 去到你惊喜的方向 。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说:既然相信孩子有能力调动资源 , 为什么不能把他一下扔到幼儿园?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