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报大郎君 双脚是全身疾病“放大镜”,13个症状千万别忽视( 二 )


  • 大脚趾突然增大 。  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 , 这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所致 。
  • 脚部有黑痣 。 黑色素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 , 包括脚趾 , 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 , 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现 , 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 。
脚趾甲发黄 。 真菌感染容易导致脚趾甲变黄增厚;此外 , 患有呼吸道疾病、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 。
  • 脚踝肿胀 。 当心肾病 。 肾脏有筛选营养素的作用 , 一旦工作失常 , 体液就难以及时排出体外 , 导致浮肿 , 脚部肿胀最为明显 。
  • 脚趾无毛 。 脚趾上的毛发突然变秃 , 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肢体末梢没有获得充足的血液)所致 , 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 , 因为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
  • 脚趾又圆又扁 。 小心肺癌或心脏病 。 肺纤维化和肺癌等肺病会导致血液流向脚趾甲小血管 , 引起组织膨胀 , 从而导致脚趾更圆更扁(临床上叫杵状趾) 。 而心脏病、肝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某些感染也会导致脚趾变形 。
  • 脚趾甲下出现红线 。 谨防心内膜炎 。 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 , 心内膜炎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脏衰竭 。
护脚谨记三大法宝

国外有医学专家认为:“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 。 ”在房繄恭主任看来 , 足部尤其足底 , 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 , 按照生物全息理论的观点 , 脚同耳朵、第二掌骨侧等部位一样 , 成为人体的一个缩影 , 与全身脏腑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
从中医理论来说 , 足部也是人体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的重要部位 , 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三条经脉走向止于脚部 , 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条经脉走向起于足部 , 与头面部和胸腹部相关内脏器官密切联系 。
足部的传统经穴有33个 , 占全身穴位的1/10 , 还有很多的经外奇穴 , 以及足部反射区 。 它们有一定的诊断查病、治病和保健效果 。

因此 , 结合日常生活 , 足部保健要做到以下三点:
1常泡脚
俗话说:“天天泡脚 , 胜吃补药 。 ”常用热水或者根据自身病情 , 采用中药进行足浴 , 可加快血液循环 , 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 , 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 。
尤其是老年人 , 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 , 用约40℃的热水 , 泡20~30分钟即可 , 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

2常按脚底穴位
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 , 常按摩 , 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 , 疏通经络 。
比如 , 按摩足三里 , 可改善胃肠功能 , 促进血液循环 , 使脚变得暖和起来;按摩承山穴 , 可缓解脚酸、脚抽筋等症状;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常按涌泉穴 , 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

3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 , 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 。 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 , 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