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坡|专访|朱山坡: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二 )


澎湃新闻
:感觉你偏好外国文学?
朱山坡:
是 , 我喜欢读外国文学 。 比如马尔克斯、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等 。 除了小说 , 我还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 , 一些作家访谈我也很喜欢 。
澎湃新闻:
为什么对外国文学情有独钟?
朱山坡:
看外国文学是因为他们写得好 , 营养丰富 , 包括技术层面和选材、语言 , 外国同行对文学的理解和书写让人耳目一新 。 当然 , 我也读国内优秀的作品 。 好的作品是超越时空的 。
我希望读者被我的闪电击中
澎湃新闻:
你的上一本短篇小说集《蛋镇电影院》围绕电影院展开故事 , 新的小说《闪电击中自由女神》也颇有光影艺术的味道 。 福克纳写:“也许 , 正如有人说的 , 天下没有一个地方能躲过闪电或爱情的 。 ”这句话是否给了你一些灵感?
朱山坡:
我对闪电充满了好奇 。 我始终相信闪电不是无缘无故地来 。 《闪电击中自由女神》是先有了题目 , 再虚构故事和人物 , 是典型的“主题先行” 。 因为开头数次都不满意 , 这个小说被搁置了三四年 , 而不像《蛋镇电影院》十七篇故事那样几乎是一气呵成 。 当第一次读到福克纳这句“天下没有一个地方能躲过闪电或爱情”时 , 我会心地笑了 。
朱山坡|专访|朱山坡: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本文图片

《蛋镇电影院》
澎湃新闻:
你曾把短篇小说比作暗物质 , 你对宇宙、天文这块格外感兴趣吗?在新书里 , 也能隐隐感觉到你对“黑暗”“夜晚”有特别的留心 。
朱山坡:
一直以来我对宇宙特别着迷 。 经常睡前刷关于宇宙之谜的视频 。 现在能引起极大好奇心的也许只有宇宙了 。 宇宙是一个巨大的谜 , 能满足我一切想象 。 我对暗物质、暗能量深信不疑 。 不要只相信看得见的东西 , 不要迷信“眼见为实” 。 我敬畏鬼神 。 我对“暗”的世界保持高度热情 。 文学藏在暗处 。
澎湃新闻:
你在生活与创作中是否有过类似于“闪电划过夜空”的瞬间?
朱山坡:
对文学创作而言 , 每次绝处逢生、柳暗花明之时都犹如“闪电划过夜空” 。 被灵感点亮 , 被爱击中 , 都是“闪电”的功劳 。
澎湃新闻:
继东西、鬼子、李冯的“广西三剑客”后 , 近年你和田耳、光盘也被称为“后广西三剑客” 。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命名?听说你和林森、陈崇正交好 , 因为三人都来自南方 , 还有自号“南派三叔”?
朱山坡
:其实 , 命名的意义更多是追求宣传效应 。 我对命名既不排斥 , 也不过多地享受 。 但能跟几个才华横溢的同行的名字排列在一起 , 心里还是暗喜的 。 至于“南派三叔” , 是一种自嘲 。 我和林森、崇正在读北师大研究生时 , 经常在一起 , 节假日也不回家 。 因为我们都是南方人 , 穿着打扮、说话腔调都一样 , 写着南方的文字 , 活生生的三位南方大叔 。 我们共同倡导的“新南方写作”就是从十里堡开始的 , 从某个黄昏开始 , 那天我们穿过铁路 , 去往大悦城 。
澎湃新闻:
你怎么看待同代人的写作?在你看来 , 你和其他“70后”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偏好有哪些不同?
朱山坡:
“70后”作家现在都很努力 , 成果也不错 。 我比较偏好先锋叙事 , 坚持对经典的崇拜 , 固执地坚持故事的完整性 , 对语言挑剔态度依然不妥协 。 我执意追求有诗意的小说 , 我竭力把每一个短篇写到极致 。 我希望我的小说像绚丽而永恒的闪电 。 我希望读者被我的闪电击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