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山坡|专访|朱山坡: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继2019年的短篇小说集《蛋镇电影院》之后 , 广西小说家朱山坡的又一本短篇小说集《萨赫勒荒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 。 如果说《蛋镇电影院》一帧帧地回放了中国南方小镇的斑驳岁月与众生百态 , 《萨赫勒荒原》则是在上演南方故事的同时 , 也将镜头缓缓推向了尼日尔、索马里、卢旺达等更辽阔的非洲世界 。
朱山坡|专访|朱山坡: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本文图片

广西小说家朱山坡的短篇小说集《萨赫勒荒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
新书收录了《萨赫勒荒原》《闪电击中自由女神》《夜泳失踪者》《一张过于宽大的床》《野猫不可能彻夜喊叫》等9篇小说 , 其中最早的一篇发于2019年第六期《小说界》 , 最近的一篇发于2022年第一期《钟山》 。 故事里的人物形形色色 , 有人远赴非洲救死扶伤 , 有人走进索马里的偏远部落放映中国电影 , 有人为了爱情来到中国成为诗人 , 有人潜入夜泳的漩涡不见踪迹 , 有人躲进黑暗里整夜呐喊……
可以看到 , 无论在南方小镇还是非洲草原 , 抑或是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 人之为人 , 都身陷这样或那样的精神困境 , 都会在夜幕降临之际备尝孤独 。 孩子是孤独的 , 父母也是孤独的 , 男人是孤独的 , 女人也是孤独的 , 有时就连一棵树、一只鸟、一张床、一把椅子也在深夜中发出了孤独的叹息和哭声 。
“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 ”在新书出版之际 , 朱山坡接受了澎湃新闻采访人员专访 。 这一次对谈从他的偏好和兴趣谈起 , 接着谈到了他对现代人内心世界的观察、他从南方小镇“转向”非洲草原的契机 , 以及他对“新南方写作”的理解 。
朱山坡|专访|朱山坡:作家就是替别人哭泣的人
本文图片

朱山坡
【对话】
短篇小说体现叙述的极限之美
澎湃新闻:
你怎么走上了写作之路?
朱山坡:
我从小便喜欢文学 , 觉得当作家比当农民好一百倍 。 我开始的时候是写诗的 , 2004年开始真正意义的小说创作 。 写诗经历完成了对语言的训练 , 转向小说创作后至少在语言上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 写诗让我在写小说时意识到“诗意”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
澎湃新闻:
在小说里你最喜欢短篇吗?你怎么理解短篇之美?
朱山坡:
短篇小说之美主要体现在语言和意蕴上 , 像100米短跑比赛一样 , 必须全力以赴、血脉偾张 , 每个细节、每一个文字都要燃烧起来 , 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 尘埃落实、火光熄灭之后 , 寂静得惊心动魄 , 让人激动得目瞪口呆 。 短篇小说体现叙述的极限之美 。
澎湃新闻:
那长篇呢?在评价坐标里 , 文学圈往往给人一种“长篇比中短篇更具有说服力”的感觉 , 这样的感觉会对你造成影响吗?
朱山坡:
确实如此 。 我也想不明白作家和读者为什么更钟爱长篇小说 。 对作家而言 , 难道说写长篇更爽?获利更多?更有成就感?对读者而言 , 难道长篇小说更引人入胜?更满足阅读的快感?我有些纳闷 。 这种纳闷有时候确实引起我对短篇小说写作的怀疑 。 但该写的时候还得写 , 管它呢 。
澎湃新闻:
你最喜欢哪些短篇小说?
朱山坡:
奈保尔《米格尔街》、巴别尔《骑兵军》 , 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福克纳的几乎所有短篇我都喜欢 , 还有《河的第三条岸》《印第安人营地》《孔乙己》……从一杯水能看到浩瀚的大海 , 从一朵云能看到深邃的宇宙 , 它们把短篇小说之美张扬到了极致 , 无可挑剔 , 成了真正的艺术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