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杨柳说 , 狗子有些鸡贼 , 表现之一是他会每天坚持散步一两小时 , 风雨无阻 , 目的就是为了恶补酒精对他身体的损害 。
杨柳是狗子的女人 , 自然 , 对狗子的鸡贼 , 她就很有发言权 。 在很多人看来 , 杨柳和狗子的爱情 , 多少有些奇怪或者说不可理喻 。 当然啦 , 和狗子在一起 , 是颇有些利好的 , 比如说 , 跟着狗子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 每天都有酒精和饭局 , 但另一方面 , 跟着狗子吃香的喝辣的也并非没有代价 , 比如说 , 作为狗子的女人 , 就得忍受狗子随时找妓女的风险 , 还经常在狗子烂醉后被他踹得到处乱跑 。 可尽管如此 , 他俩还是爱得死去活来 , 而且 , 他们的爱情在电影《盒饭》里还淋漓尽致地书写了一把 。
这都暂且不表 , 该怎么爱还怎么爱 , 那是他们自个儿的事 , 私事 , 旁人无权说三道四 。 在此 , 笔者只是稍感奇怪:狗子何必这么生扛?如果酒精已成为如此累赘 , 毫无快感可言 , 完全可以戒了嘛 , 何必这么死磕 , 非得跟自个儿较劲?
后来想想 , 也就明白了 , 酒精这玩艺儿 , 恐怕天下人都戒了 , 狗子也戒不了 。 一是酒精有瘾 , 不是说戒就能戒的;二是狗子已经给自己打上了“啤酒主义”的标签 , 这下想戒都没法戒了——如果戒了 , 狗子还成其为狗子吗?那个戒了大酒的狗子 , 还是人们印象中那个鲜活、奔放、愤世嫉俗的狗子吗?恐怕彼狗已非此狗了 。
所以说 , 狗子不可能戒酒 。 酒精已成了狗子一个如影随形的符号 , 已融入了狗子的血脉 , 无论从身体、从精神 , 还是从作为作家这样一个社会身份和符号的需求来看 , 狗子都不能戒酒 , 即使他妈叫他回家吃饭 , 也不能戒 。 稍稍做点利益的计算 , 就会发现这戒酒的成本实在太大 。 所以狗子宁可鸡贼一下 , 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地狂走一通 。
或许 , 从一开始 , 狗子走上啤酒主义者的道路 , 并非精心计算的结果 , 无非是遇到哥们高兴了狐朋狗友一把 , 或者借酒装疯发泄发泄胸中的郁闷 , 这一点 , 我们没必要怀疑狗子的真诚 , 但后来 , 当啤酒喝成了标签 , 喝到了主义的境界 , 这里面就不能说完全没有利益的计较了 , 甚至可能还带有相当的表演成分 。 总而言之 , 狗子已欲罢不能了 , 他必须保持一种姿态——为了确认自己的真诚和彻底 。
可悲的是 , 当真诚都成了一种姿态 , 这个世界就真的非常可疑了 。
狗子错了吗?
没有 , 狗子没错 , 狗子只是这个时代的受害者 。
长久以来 , 狗子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标杆之一 , 他是这个时代的异类 , 他代表了一种极端的生存方式 , 这种生存方式从反面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一个隐喻 。 他试图以自己的身体为祭品 , 以酒精为媒介 , 以狂放不羁的饭局为祭台 , 来表达对这个日益荒芜、平庸的世界的愤怒和反抗 , 尽管这种反抗注定和这个时代一起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渊 , 但它却让置身其中的我们每个人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 从而让这个世界保留了一种觉醒的可能 , 看到了一丝拯救的光亮 。
于是 , 我们看到有人开始急不可耐地为狗子唱起了集体赞歌——《狗子的饭局》一书以不动声色的方式 , 收集了近年来关于狗子的种种文章和评论 , 包括狗子个人的部分作品 。 编者为我们精心编构的十四道菜品 , 让我们几乎看到了一个一丝不挂的狗子 , 就像烂醉后跳上酒桌脱光了衣服的狗子 。
《饭局》中收集的文章并不是什么最新的创作 , 也不是什么特别有分量的文字 , 确切地说 , 它更像狗子的那些狐朋狗友们(也是当今文坛的那些老将新锐们)以饭局的方式完成了一本有关饭局的书 , 但他们也恰恰在这个意义上 , 以饭局的方式完成了一次特殊的集结和亮相 。 无论如何 , 这些杯盘狼藉的文字 , 这些破碎凌乱的画面 , 看上去都像一场以饭局为布景的集体狂欢——在这个精神贫瘠的年代 , 即便狂欢也没个正经的场所 , 饭局成了为数不多像样的选择之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朱亚文|放弃刘亦菲后,他另娶文艺女神:结婚10年,我后悔了……
- 刘震云|黄磊与刘震云饭局1段对话流出:别让你的对错观,毁掉你的社交
- 饭局|有一种人,讨厌饭局,却常常去参与饭局
- 真正人缘好的人,很少去饭局,依靠这三条交际潜规则
- 潜规则|真正人缘好的人,很少去饭局,依靠这三条交际潜规则
- 女人过了30岁,穿衣打扮多学学这个“圆脸博主”,优雅文艺真耐看
- 冷清秋|《金粉世家》冷清秋:文艺女青年嫁入豪门,注定是悲剧一场
- 《金粉世家》冷清秋:文艺女青年嫁入豪门,注定是悲剧一场
- 黄玉其|【三湘文艺】黄玉其/喜新厌旧
- 饭局|有三种饭局,别随喊随到,伤钱又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