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_文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真如她笔下那般甜蜜?邻居:其实是她一厢情愿


三毛_文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真如她笔下那般甜蜜?邻居:其实是她一厢情愿
本文图片
【三毛_文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真如她笔下那般甜蜜?邻居:其实是她一厢情愿】“每想你一次 , 天上飘落一粒沙 , 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 每想你一次 , 天上就掉下一滴水 , 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 ” ——三毛
年少读三毛 , 最羡慕的是她与荷西之间的爱情 , 两人一同浪迹天涯 , 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带着惊喜和刺激 。 可后来觉得 , 三毛描写的爱情故事有些过分粉饰了 , 爱情好像也不是她笔下描写的那样子 。
三毛与荷西
三毛自小随父母从内地迁往台湾 , 幼年时便喜欢读书 , 饱读名著 , 她的童年却是蜷缩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 , 一直饱受自闭症困扰 。 读书对于她而言就是让自己躲进一个安全的世界 。
初中时 , 三毛数学不好 ,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 , 她拼命学习 , 数学有了很大的进步 , 在三次小考中皆获得满分 , 老师却怀疑她作弊 , 故意出了一张超纲的试卷给她做 , 这当然难倒了她 。 老师拿着蘸满墨汁的毛笔 , 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代表零分的圆圈 , 让三毛到走廊上罚站 。 还未干的墨汁 , 和她的眼泪混在一起 。 这给她原本就脆弱的心灵沉重的打击 , 一辈子都逃不出屈辱的梦魇 。
三毛_文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真如她笔下那般甜蜜?邻居:其实是她一厢情愿
本文图片
于是在初二那年休学 , 回到家中 , 幸而父母都是有极高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 , 在家中悉心辅导三毛 , 使她在文学和英语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 并跟随三位老师学画画 。
十六岁那年 , 从一篇散文《惑》开始 , 用文字与这个世界对话 。 此后让人熟知的 , 便是远赴他国 , 开始了流浪之旅 。 而她的流浪生涯 , 也使许多崇拜她的人心生向往 , 她死后 , 不断有人在世界上追随着她的足迹 。
三毛在书中写道 , 自己是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进修时遇到荷西的 , 荷西比她小八岁 , 那时还是个高中生 。 在一次派对上 , 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 。 之后为了见三毛 , 这个带着法国帽的男生常常逃课 。 但八岁的年龄鸿沟 , 使三毛一直对荷西下“逐客令” 。
三毛_文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真如她笔下那般甜蜜?邻居:其实是她一厢情愿
本文图片
荷西还认真地对三毛说:“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 。 四年读大学 , 两年服兵役 , 六年一过 , 我就来娶你 。 ”三毛听完却害怕地逃之夭夭 , “不可以来缠我 , 你来缠的话 , 我是会怕的 。 ”荷西在覆满白雪的马德里大街上含着眼泪与三毛告别 。
三毛继续旅行、读书、写作 , 期间的恋爱都不顺遂 。 她被一位台湾画家邓国川的才华所吸引 , 答应与他交往 , 最后却发现他是一个有妇之夫 , 三毛愤然离去 。 后来遇到一位德国籍的教授 , 两人情投意合 , 但在即将要走入婚姻殿堂时 , 教授却突发心脏病去世 , 这使三毛一度痛苦不已 。
三毛没想到的是 , 在这个时候 , 荷西再次出现在她的世界里 。 六年过去 , 荷西不再是一个青涩的少年 , 他长成了一个俊朗强壮的男子 。 荷西从背后环住三毛 , 说:“我们结婚吧 。 ”三毛说:“我的心已经碎了 。 ”荷西说:“碎了可以用胶水粘起来 。 ”
三毛_文化|三毛与荷西的爱情,真如她笔下那般甜蜜?邻居:其实是她一厢情愿
本文图片
三毛想继续流浪 , 想前往远方 。 她在杂志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一张照片 , 感知其是前世的故乡 , 想前往那里 , 荷西便毅然决然跟随着她去非洲撒哈拉沙漠 。 1973年 , 两人在撒哈拉的小镇阿尤恩结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