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杀死人的病耻感


北京军颐中医医院 杀死人的病耻感
文章图片

在很多人眼中 , 精神病=怪异+发疯+破坏者 。 一旦不幸患上精神病 , 周围的人就会自行给你戴上死亡枷锁 。
在一些偏远地区 , 为了限制精神病患者的破坏性 , 大家通常会把他们用链子栓起来 , 患者则会在周围人的嘲笑和恐惧中度过一生 。
其实大部分人对精神疾病的知识知之甚少 , 只会用“精神病”或者“疯子”来称呼精神疾病患者 , 以至于让“精神病”一词沦为大众口中的调侃性词汇 。
似乎没有人想过 , 他们 , 不只是精神疾病患者 , 也是一个鲜活的人 。
1、病人艺术家
看到这样一副图片 , 你会想到什么?
“艺术区”?还是“画廊”?这样想 , 对又不完全对 。
这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画廊 , 而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举办的“线条、颜色和故事——原生艺术展” , 也是网上火出圈的“600号画廊” 。 画展上展出60余幅绘画作品 , 全部出自在卫生中心进行康复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之手 。
这些病人艺术家们在小小的纸张上创作出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
有烟草厂设计师背景的老陈沉迷于“黑洞” , 他用患病前便拥有的绘画功底 , 堆叠出一圈圈神秘的螺旋星球 , 云朵、星星和烟火在周边绽放 。
年过古稀的老徐揣着好几本笔记本 , 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创作的诗 , 绘画也同样充满诗意和想象力 。
还有钟情于丙烯材料的一位小个子患者 , 一度非常喜欢在涂黑的背景上画脸谱状的对称图案 , 后期逐渐演变出以线条、几何元素将画纸铺满的装饰性风格 。
老徐的标题常常像一句现代诗《宇宙拉住星星 , 星星冲破宇宙》 , 作品里是各色的五角星被线条围绕在一起 , 颇有抽象意味 。
这些作品中 , 有颜色艳丽的蝴蝶女孩 , 有光怪陆离的宇宙黑洞 , 还有天马行空的新奇发明 。
策展人是该中心的精神病艺术陈智民 , 陈医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 , 让更多的人窥见精神病人眼中的世界 。
但如果没有经过治疗 , 这个世界原本是灰暗无望的 。
2、杀死人的病耻感
“其实 , 很早我就意识到自己生病了 , 但是我不想说 , 我怕周围人耻笑”23岁的小苏在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之后 , 哭着对爸爸妈妈说 。
在小苏眼中 , 不管是精神分裂症还是其他的精神障碍疾病都等同于精神病 , 而精神病是一个极具侮辱性的词汇 。
上小学时 , 班上有一个女生精神看起来不是很正常 , 经常自言自语、哭笑不停 。 班里的同学都离她远远的 , 背后议论她是精神病 , 是疯子 。 再后来 , 班上的一群坏孩子时常欺负那个女孩 , 怂恿女孩去打人、放学路上对女孩围追拦堵、用画笔在女孩脸上随意涂画 , 最后不得已 , 女孩父母为孩子办了休学 。
“得了精神病就会被人侮辱和嘲笑”
“得了精神病就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对象”
“得了精神病会被人看不起”
这样的观念在小苏心中生根发芽 , 以至于她对于精神病这三个字恐惧到了极点 。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 , 多年后的自己也患上了精神疾病 。
精神疾病的患者往往有很强的病耻感 , 觉得自己生病就是一种耻辱 , 一种无法对外界言说的东西 , 这种病耻感继而影响很多精神疾病患者的求助之路 。
而加剧这种病耻感的 , 正是对于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
污名化 , 也就是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 , 将群体的偏向负面的特征刻板印象化 , 并由此掩盖其他特征 , 通俗来讲就是\"贴标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