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致青年教师:愿你怀揣勇气披荆斩棘,所得归于欢喜|荐读( 四 )


以上这些 , 都有赖于思考力的培育 , 一个人若想脱颖而出 , 首先必需是思考力的出类拔萃 。 关于思考力 , 我们要有这样的认知准备 , 一个人在思考上花费的时间 , 一开始并不会带来明显的收益 , 甚至在累积的速度方面 , 慢于直接行动 。 随着思考时间持续增加 , 个人终将获得蜕变式的成长 。
提升思考力 , 才能根上着力 , 进而提高行动力 。
05
相信时间的力量 , 做个长期主义者
教师|致青年教师:愿你怀揣勇气披荆斩棘,所得归于欢喜|荐读
本文图片

我曾无比投入地写过一篇题为《课堂 , 请走出“伪生成”的沼泽》的文章 , 花了整整一年时间 。
因为当时无人指导 , 我便采用了最原始的笨办法:文章成稿后 , 先放置着不理 , 但对这个主题保持高度的敏感性 , 大量阅读 , 查阅资料 , 留心课堂 , 一个月后再回看原稿 , 便见出了问题 , 于是进行修改 , 再放置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往复了十几稿 。 最后在参评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年会论文评比时 , 竟获一等奖 , 更让我吃惊的是被选登在《中国教育学刊》上 , 而且标题被用了最大的字号放在封面的最醒目位置 , 那一刻 , 我赫然发现“原来我可以” 。
这让我尝到了专注、投入、静心的甜头 , 更愿意做个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
对待教学 , 我始终坚持像第一天那样工作 , 专注而虔诚地备课、上课 。 比如备课 , 我会用上四本教材 , 一本是自己上一轮用过的 , 一本是上一届一位出众的学生的 , 两本是新教材 , 一本用于草稿 , 一本在誊抄后用于上课 。 当我扎扎实实上好每一堂课 , 在讲台上收获亮晶晶的目光时 , 那种愉悦感和满足感是真切且深刻的 。
对待育人 , 我更是系统考虑 , 为孩子成长计深远 。 每月一期的“百家讲堂”饶有兴致地一做就三年共三十期 , 被孩子们视为精神成长的沃土和乐园;二十四节气一期不落地走进八卦田 , 然后带着孩子们一期不落地深度走进校园 , 乃至孩子们看到一棵樟树树冠被大雪压断后说“心都疼”;布置了一份《值得用一生去完成的作业》(见人民教育公众号《这份特别的假期作业 , 可以用一生去做》) , 不停留于是某时某刻 , 而是着力于一生中的时时刻刻 , 这样即便孩子们将来告别学校 , 也愿意选择继续以不断自我提升 。
在这个时代 , 专注是个稀缺词 , 沉静是个高级词 , 它们都是一种守势的功 , 而长期主义者就是愿意选择专注和沉静的人 , 在时间的洪流里 , 遵从自己的内心节奏 。
这个世间没有所谓的速成法 , 没有平白无故的横空出世 , 也没有毫无缘由的脱颖而出 , 所有的闪亮登场都是苦心造诣后的厚积薄发 , 都是功夫到家后的水到渠成 。
所以 , 从容笃定的人 , 定是眼光长远 , 见识宽广 , 世界观独立而稳固 , 愿意将时间和精力长时间投放在一点上熊熊燃烧 , 择一事终一生 。 如于漪老师坚持“一辈子做教师 , 一辈子学做教师” , 最后在教育的大地上留下了恒久的印记 。
假如你遭受委屈 , 那么告诉自己 , 泪水和汗水的化学成分几乎一样 , 但结果却是迥异 , 人生路长 , 大度何妨 , 即便经历风霜 , 也要看不出沧桑 。
假如你劳而无获 , 别急着赶路 , 先调整好方向收拾好行囊 , 再奋力前行 , 或许山穷水复后 , 你惊喜地发现过往的一些遗憾竟然成了一种欲扬先抑的铺垫 。
假如你不被关注 , 那么我想对你说 , 经得起恒久的等待和磨砺的 , 总是走得更远 。 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 , “所谓光辉岁月 , 并不是后来闪耀的时刻 , 而是无人问津时 , 你默默努力的日子” , 深以为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