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是哪八怪,扬州八怪有哪几位?( 五 )


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绘画至明末清初受到保守思想的笼囿,以临摹抄照为主流,画坛缺乏生气 。这一萎靡之风激起有识之士和英才画家的不满,在扬州便出现了力主创新的大画家石涛 。
石涛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的口号,宛如空谷足音 , 震动画坛 。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 , 稍后,终于孕育出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是哪八怪,扬州八怪有哪几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扬州八怪"是指哪八个人?因李玉芬《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是记载“八怪”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还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的八人为准 。即:汪士慎、郑燮、高翔、金农、李鳝、黄慎、李方膺、罗聘 。
1.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郑板桥和他的《竹石图》
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 。“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 。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 , 他画竹并无师承 , 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 , 直接取法自然 。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 , 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 , 要“胸中无竹” 。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 , 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 。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 。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 。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 。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 。
2.高其佩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 。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 。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 。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 , 美到极致 , 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 。开到荼蘼的牡丹 , 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 。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 。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 。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 。高秉《指头画说》记载 , 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 。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
3.金农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 , 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 。他博学多才,五十岁后始作画,终生贫困 。他长于花鸟、山水、人物,尤擅墨梅 。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 , 作品有《墨梅图》、《月花图》等 。他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另有意趣 。
4.李鳝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