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二 )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都具有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 , 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价值观犹如一座标杆、一面旗帜,规范和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表现为核心价值观能够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具有“标杆”和“旗帜”作用,也要以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己任 , 把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 。
6、大众化特征: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 便于普及、易于践行
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为各种不同文化层次和水平的人所接受,语言表述上一定不能过长,越简洁明快越好 。比如“五四”精神,就是“民主与科学”,或称为“德先生”、“赛先生”,简洁明快,人人知晓 , 便于传播 。
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太长、不便于记忆,就会停留在学术界 , 或者仅仅被少数领导干部掌握 , 不能为广大群众所掌握和记忆,就难以大众化 。
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到最广大人民群众中去 , 为老百姓喜闻乐见,才能化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 。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应该继承这个传统 。
实现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字来概括 。一些世界大都市的城市精神都是用几个字概括的,如纽约的“梦想和创造”,东京的“干练、优雅、合作”等,这些绵延不衰的城市精神,使它们跻身于世界大都市之列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不宜过于冗长、生涩、复杂 。最好能凝练成一句短语或几个字,简洁明快、琅琅上口,使老百姓记得住、便于行 。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具有的鲜明的大众化特征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深刻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
我国当代思想家谢周勇,于2001年在他的《论新时代》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思想的进步,是人类力争要铲除腐朽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的结果 。它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事业,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
“马克思揭露了腐朽的资本主义的罪恶,并认为私有制是这种罪恶的根源 。因此,他急进地呼吁全世界埋葬私有制 , 建立起公有制 。但是,正是在他所一再倡导的公有制得以建设起来之后,也就是在这个公有制的母体上,照样寄生出了他所毕生都要消灭的腐朽分子 。并且,这种腐朽分子的罪恶在与资本主义的腐朽分子的罪恶相比之下,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  “ 因此,所有制形式并非是罪恶的来源,公有制尽管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坚实的脚印,但也同样并非是铲除罪恶的灵丹妙药 。”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并非要重新回到另一个极端,也并非要从公有制再重新简单地走回到私有制 。倘若社会主义的法律能够制约现有的社会主义社会所滋生的罪恶,那么,它不仅在思想上是一个较进步和较高尚的社会,而且,它有计划的国家大生产所产生的力量,将有利于超越任何自由竞争下的私有制生产所产生的力量 。但是,由于这种社会主义的国家大生产所体现的必然是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一个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下的社会人道的关系 , 因此 , 只有当这种社会主义的国家大生产符合自己的社会人道关系的时候,它才能够获得自己自在的力量;否则,它就会受到自己的障碍的力量,从而达不到它自身所应该发展到的力量 。同理,由于社会人道在承认个人人格力量的同时,承认人的社会性;因此,当我们在较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以社会人道主义原理,去调整一切私有制的经营时,它同样也能够避免和解决私有制下所可能滋生的一切腐朽的罪恶,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