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六 )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3、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
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意识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 。
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 。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
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 。
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来看;
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
3、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歪曲虚假的主观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 。
意识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 。
生物由其物理感知系统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 。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作为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运动 , 可以反映(映射)真实世界以及非实有意识自身的运动,可以正确映射真实和意识本身规律,也可不正确或歪曲反映 。
意识的存在可以分为静态和能动两种状态 , 静态意识一般以编码形式存在,比如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软件或其它静态物质载体 , 意识能动态可以继承静态形式而提升意识范围和水平 。
静态和能动态互相作用是新意识产生的重要源泉之一 。这种定义的出发点源自于物质永恒运动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人工智能有一定参考意义 。
扩展资料
在心理学中,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 。作为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的意识,它是包括感觉、知觉、思维在内的一种具有复合结构的最高级的认识活动 , 思维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它是人类以共同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基础结成的社会中同语言一起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 。它是借助于第二信号系统而实现的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具有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等特点 。
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它发挥着调节、控制、指导的作用,它不仅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在阶级社会中还会带有阶级性色彩 。
“从广义方面来理解 , ‘意识’是指与物质相对的活动的结果,用作名词,如知识、思想、观念等等,哲学中常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这‘意识’是精神的东西,‘意识’与‘心理’是相通的 , 但二者内涵不完全相同 。”
从狭义方面来理解 , ‘意识’是指人的认识活动,用作动词,如‘意识到’,所谓‘意识到’也就是‘认识到’ 。心理学中所说的意识 , 就是指的‘意识到’,即人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认识形式 , 也是一种反映形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