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扬劳动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弘扬劳动精神?( 三 )


积极参与青少年课外志愿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使社会更加美好 。只有这样,新时代的工作精神才能得到贯彻 。劳动是社会对个人最基本的要求,既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又是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1、劳动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立足实践,认识世界,探索真理 , 不断提高自己,进行劳动精神教育,能使大学生养成扎实、勤奋、严谨的工作品质,在工作过程中成长为人才;
2、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择业观;
3、能够提高大学生为社会和他人服务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 。
如何弘扬劳动美德?
1、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
在实践的工作中,勤奋好学,努力工作 , 刻苦钻研精神,尽心尽责 , 无私奉献精神,以老一辈为榜样,为党和国家民族多作应有的贡献 。
2、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 
现实中,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根源就在于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 。事实上,挥洒劳动的汗水、体味劳动的艰辛,才能收获劳动的快乐,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 。
劳动教育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通过劳动教育 , 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
3、对家长来说,应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在衣食住行中掌握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
实践证明,爱劳动、会劳动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能够促进学习 , 有助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 。
4、学校应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 , 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 。
面向未来,应当更加注重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 , 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幼时启蒙劳动意识,感知劳动乐趣,体会劳动光荣;稍大时增加劳动知识技能 , 适当参加生产劳动;再大时增加职业体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
5、全社会都应注重发挥协同作用,开放实践场所,搭建活动平台,支持学生走出教室 , 动起来、干起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 
大学生活不像高中生那样紧张,但松弛有度的大学生活往往是一个人静心学习、潜心提升自我的最好时光 。因此,刚走进大学生活的同学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观,必须给自己接下来的大学生活做个合理的长远规划 。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 。我们要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
【如何弘扬劳动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弘扬劳动精神?】当然,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不光要有智慧的头脑 , 还要有一个好身体,还要与时俱进 。因此,当代最好的劳动者,要德才兼备,一专多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