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进化的九个阶段,神话龙进化几个阶段( 五 )


古籍说帝舜和夏代有饲养龙的活动,以龙作氏族的族名 。《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 。高阳之后 , 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 。赐之氏白豢龙 。封于i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云:“帝舜氏世有畜龙,及(有)夏孔甲 , 扰于有帝 。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 。孔甲不能食,而未获豢龙氏 。陶唐氏既衰 , 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 , 夏后嘉之,赐姓(氏)曰御龙 , 以更豕韦之后 。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 。夏后飧之,既而使求之 , 惧而迁于鲁县 , 范氏其后也 。”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 。龙由图腾时代原始的龙形象变成真正的龙纹 , 约在商代 。商王朝非常重视宗教与巫术 , 也就十分重视宗教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礼器――青铜器的铸造 。青铜器上的纹饰有浓郁的宗教色彩 , 即通过各种象征性的纹饰,向人们展示应崇拜的神灵,求其保护 , 免受怪物的侵害 。这种纹饰中,原龙纹成为主要的部分 。《史记?封禅书》载:“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 。
龙原本是中华先民崇拜对象,但随着专制程度的不断加深,君权之日益膨胀,帝王之家凭借政治优势,将龙据为己有 。《吕氏春秋》中 , 便有将晋文公“喻之为龙”的记载 。其后有秦始皇称“祖龙”之说 。秦汉以后,龙已定型为帝王化身,皇室专利 。皇帝为“真龙天子”,出生曰“真龙天降”,驾崩称“龙御上宾”;所居者龙庭,卧者龙床 , 座者龙椅,穿者龙袍 。
西汉董仲舒所撰的《春秋繁露》中,记有民间祈求龙降雨以保丰收的祀龙降雨活动 。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著名帛画上,也有龙的形象 。这表明在西汉时期,龙已经是社会生活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种文化意识了 。《新唐书?五行志三》载:“贞元末(805年),资江得龙丈余,西川节度使韦皋匣而献之 , 老姓纵观 。三日,为烟所熏而死” 。该事,《太平广记》卷四二二引牛肃《纪闻》谈的比较详细 。
《唐年补录》载:唐咸通末,舒州刺史孔威进龙骨一具 , 因有表录其事状云:“州之桐城县善政乡百姓胡举,有青龙斗死于庭中 。时四月,尚有茧箔在庭 。忽云雷暴起 , 闻云中击触声,血如酾雨,洒茧箔上 , 血不氵于箔,渐旋结聚,可拾置掌上 。须臾,令人冷痛入骨 。初龙拖尾及地 , 绕一泔桶,即腾身入云 。及雨,悉是泔也 。龙既死,剖之 , 喉中有大疮 。凡长十余丈 。鳞鬣皆鱼 。唯有须长二丈 。其足有赤膜翳之 。双角各长二丈 。时遣大云仓使督而送州 。以肉重不能全举,乃之为数十段,载之赴官 。” 明朝洪武时期,龙纹的造型基本上保持着元代龙纹的形状 。其特征概括为头小、颈细、身体细长、少毛发、三四爪 。永乐、宣德时期 , 改变了前朝那种身细、头小的幼稚龙形态,龙形变得形体高大粗壮,威武凶猛 。那时 , 龙首较元代的大,上颚比下颚长而高高突起,有张口和闭嘴之分 。张口的伸舌(早期较长如戟状,后期略短微微上翘),闭嘴的上唇似如意状,鼻的两侧有对称的长曲须 , 下颚多有两束或三束的疏须,头毛是一束束的疏毛,前期发少,后期的发多 。
到了成化、弘治、正德年间 , 龙型失去了前朝张牙舞爪、叱咤风云的雄姿,表现出一副性情温顺的神态 。常见的一种闭嘴龙,多在花间、莲池、海水彩云中出现 。除了闭嘴龙,也有少量张口龙、螭龙 。而嘉靖、隆庆、万历年间 , 龙纹则以行龙为多 。有双龙相对的 , 有张牙舞爪的,有两龙争珠、回首而望的,也有龙凤对舞的 。有行于花间、舞于彩云的龙形 , 也有游于海涛之中的蛟龙 。此时的龙纹,亦分张口和闭嘴龙 。在工艺上,龙纹大不如前 。常见画工简单草率,有的把龙鳞画成简单的网格纹,神气也差 。有的显得瘦弱,失去驾云行海叱咤风云的神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