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李宁的涨价哲学,收割“表里不一”的年轻人( 二 )


文章图片
遵循规划 , 接手李宁后 , 金珍君即以铁腕手段进行改革 , 包括更换大部分管理层——首席产品官、首席市场官、首席供应官等 , 组建拥有国际化背景的团队 。
然而这一举动 , 却为他的改革埋下了隐患 。
“金珍君太猛了 , 很多人又不太适应 , 内心不一定都支持(他的工作) 。 ”一位当时离职的李宁高管说道 。
那么 ,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在一次性回购经销商库存后 , 李宁开始大规模的清库存 。
一方面 , 截至2012年6月底 , 工厂店及折扣店分别由269间及358间增加至271间及394间 , 用以出货;另一方面 , 清货渠道的折扣价达4.9折 , 提高出货量 。
彼时 , 金珍君希望通过减价清存货 , 将李宁的存货降至接近健康水平 , 但结果并不理想 。
如下图 , 2012年因为回购渠道库存 , 李宁的存货及应收账款减值准备计提飙至13.26亿 , 而直到第二阶段结束 , 存货及应收账款减值准备也只减少了一半左右 。

存货李宁的涨价哲学,收割“表里不一”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对此 , 公司层面给出的解释是:“行业整体问题 , 成效慢过预期 。 ”
但有从李宁离职的高管直截了当地表示:“金珍君的大方向没有问题 , 只是需要中层去执行、落实 。 问题是 , 中层的领导是否买账?”直指执行和规划的矛盾 。
种种问题叠加下 , 存货并未兑现消化 , 同时李宁2012-2014年 , 累计亏损26.93亿元 , 成为不争的事实 。
没能“力挽狂澜” , 反而“雪上加霜”的金珍君 , 2014年底 , 黯然离开李宁 。
就在李宁因职业经理人和中层管理的执行矛盾 , 改革陷入停滞时 。 安踏却在丁世忠(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两年深入一线、拉网式踩点后 , 大刀阔斧地提振改革:

  • 调整订货方式 , 将分订货制改为配货制 , 即将经销商订单的买断方式 , 转变为卖多少生产多少的灵活方式 。
  • 调低并控制订单数量 , 降低潜在库存及控制打折幅度 。
  • 关掉效益不济的门店 。
这些方式 , 从源头上避免了销售渠道存货过剩的情况 , 因此 , 安踏的库存周转天数 , 期间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 。
而李宁直到 , 2015年李宁接棒金珍君 , 回归管理后 , 库存周转天数才有了明显的变化 。

存货李宁的涨价哲学,收割“表里不一”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备注:安踏后期周转天数上升 , 是FLLA扩张需要的原因 。
李宁接手后 , 在战略打法上还是延续金珍君的策略 , 只是实施风格和侧重上 , 有所不同 。 具体为:
  • 将标语重新改回“一切皆有可能” , 重新推动李宁的人心凝聚和战略实施 。
  • 将电商渠道提升至25%—30%(2014年仅为5%) , 在电商、互联网+方面动作频频 。
拥抱互联网 , 同时凝聚力改善下 , 李宁的渠道情况得好转 , 拉动营收增长 , 利润扭亏为盈 。
然而这样的表现 , 和安踏同期的盈利水平相比 , 差距颇大 。

存货李宁的涨价哲学,收割“表里不一”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该阶段 , 李宁刚刚解决了存货问题 , 完成对资产负债表的修复 , 而安踏直接跨越完成了利润表修复 。
市场预期兑现程度不同下 , 李宁的股价维持在5元左右波动;安踏的股价 , 却飙涨一倍以上 。

存货李宁的涨价哲学,收割“表里不一”的年轻人
文章图片
不过 , 李宁的库存问题总归是解决了 , 这为市场估值锚切换到企业自身增长弹性时 , 李宁的利润表修复奠定了基础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