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有哪些教育功能,玩具在生活中除了把玩之外,它还具有哪些作用( 四 )


1-2岁:推拉、球类玩具,积木玩具――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会独立行走,铃鼓玩具的引导作用已经不够了,还要增添一些推拉、球类的玩具,帮助孩子在独立行走过程中保持平衡,此外,还能满足孩子攀登、投掷、跳跃等需要 。另外,积木玩具能够促进孩子对于形状和色彩的认知,对孩子进行初步的智力启蒙 。1-2岁的孩子处于牙牙学语的阶段,发声玩具可以选择有语音、单词或简单旋律的歌曲,当然 , 最好的语言启蒙还是来自父母,让孩子在模仿学习中逐步掌握语言交往能力 。
2-4岁:摇晃、平衡玩具 , 多彩玩具――2-4岁的孩子在视觉感官上比较敏感,不同色彩的刺激能够促进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形成,因此这个阶段的玩具也应当是多彩的 。此外,不多的玩具样式、造型,孩子在触摸的时候能够感受到触感的不同变化,增强孩子脑部的全面发育 。另外,语言理解能力进一步升级,这时可以适当为孩子购买一些颜色鲜艳、造型简单、图画较大的单词玩具、或是单词色子等 , 让孩子慢慢熟悉文字环境 。而像木马、秋千等摇晃玩具永远是孩子的最爱,它们除了能够带给孩子欢快的时光,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肢体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4-6岁:毛绒玩具、模型,过家家玩具――随着孩子对独立行走能力、初步语言能力的掌握,孩子的思考能力也在渐渐培养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大人,通过对于模仿对象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意识判断和性格能力 。这阶段很多孩子都喜欢过家家,像毛绒玩具、芭比娃娃等,在过家家中常被当成是"孩子"的角色,而孩子则扮演"大人"的角色,并通过一些玩具厨房、家具模型、汽车模型等,设定自己的模拟人生 。通过为孩子提供这方面需求的玩具,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社交能力,加快孩子情商的建立形成 。
1、孩子玩具可以调动孩子活动的积极性:孩子身心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玩具可以任意为幼儿自由地摆弄、操纵和运用,符合幼儿的心理爱好和能力水平 。可以满足他们活动的需要,提高活动的积极性 。例如“摇马”玩具,幼儿会自然地骑上,前后摆动,既满足他们活动的要求 , 又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因而久玩不厌 。又如“娃娃”玩具,可以引起幼儿做多种活动,各年龄的孩子根据各自的生活经验 , 用娃娃做游戏,可以由简单到复杂,变化多端 。
2、孩子玩具可以增进感性认识:玩具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幼儿可摸、拿、听、吹、看等 , 有利于各种感官的训练 。如彩色套塔、吹塑玩具、各种娃娃及玩具动物等有利于视觉的训练;八音小熊、小钢琴、铃鼓、小剌叭等可以训练听觉;积木、积塑片、结构模型可以发展空间知觉;各种拼图、镶嵌玩具、软塑料玩具等可以锻炼触摸感觉;拉鸭车、手推车、三轮车、两轮车等又有助于运动能力的发展 。玩具在发展感觉与运动能力的同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感性知识 , 而且有助于巩固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的印象 , 当幼儿未能广泛接触现实生活时,他们是通过玩具来认识世界的 。
3、孩子玩具可以引起幼儿的联想活动:如医院的玩具,娃娃家的玩具能引起幼儿对医院和家庭的联想,能促使幼儿开展创造性的角色游戏;一些劳动工具的玩具,可以引起幼儿进行植树、挖河、建筑等模拟劳动 。有些玩具是专门用于进行思维训练的 , 如各种棋类、各种智力玩具等,可提高幼儿分析、综合、比较、判断、推理等能力,培养思维深度、灵活性和敏捷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