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导语: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理应被全国人民熟知和传承!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的楚国诗人——屈原 。除此之外,也有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人的说法 。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其中,纪念屈原说为这个节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应该是后起的;三代夏至节说是与我国的历法紧密相关的,应该是较早的,云尘子主张采用此说;恶月恶日驱避说与我国的历法和术数观念有关,与第二说并不矛盾;吴越民族图腾祭说带有明显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图腾作为切入点来加以说明,是近代以来的说法 。
1、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2、纪念伍子胥说 。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 。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 。”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
3、纪念孝女曹娥说 。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 。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
描写端午的诗句
唐.文秀《端午》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唐代诗人文秀在其《端午》诗中,写出被后人百般歌颂、祭祀的屈原,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一方面表达了对屈原的同情,同时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昏君奸臣的抨击和鞭挞,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
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的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 。描述了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刻画了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而热闹的画面 。“佳人相见一千年”,表现了作者希望一直这样相依相扶生活下去的愿望 。
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据考证,端午节最早是祭祀的节日 。春秋战国之前,崇拜龙图腾的吴越部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都会举行部落图腾祭祀,形式是龙舟比赛 。屈原自己也写过赛龙舟的场景 。
赛龙舟和屈原无关,那吃粽子总该沾点边儿吧?但是,经过考证,粽子其实是,先民们祭祖和祭谷神求丰年用的,要早于屈原 。
目前,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文献,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续齐谐记》: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 。
但那时,屈原已经去世了700多年 。如果端午节真的是源自纪念屈原,不可能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任何文献记载 。那屈原怎么就成为端午节的代表人物了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