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雅称
三秋 古时七、八、九月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简称三秋 。亦指秋季的第三个月 , 即农历九月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时为九月 , 序属三秋”之句 。
九秋 秋季共90天 , 简称九秋 。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 , 溯九秋之鸣飚 。”
金天 按“五行”推演,秋属金,故称金天或金秋 。唐代陈子昂诗曰:“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
金素 谢灵运诗:“述职期阑署,理棹变金素 。”李善注:“金素,秋也 。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
素节 又叫素秋,有时专指重阳节,有时则泛指秋天 。欧阳修诗云:“我来夏云初 , 素节今已届 。”王绩《九月九日赠崖使君善为》诗也有:“忽见黄花吐 , 方知素节回 。”
素商 按古代“五行”说法,秋天色尚白 , 又属“五音”之中“商”的音阶,故有此称 。元代马祖常《秋夜》诗云:“素商凄清扬微风 , 草根之秋有鸣蛩 。”
白商 萧统编撰的《昭明文选》:“若乃白商素节,月既授衣 。”李善注:“《周礼》:‘西方白 。’《礼记》:‘孟秋之月,其音商 。’”
白藏 《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郭璞注:“气白而收藏 。”
西陆 晋朝司马彪《读汉书》云:“日行西陆之秋 。”“西陆”即二十八宿中的昂宿之别名 。唐代骆宾王《在狱咏蝉》云:“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
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又分别将七月称为首秋、初秋、早秋、上秋、新秋、兰秋、肇秋;八月称为中秋、佳秋、仲秋、正秋;九月称为深秋、凉秋、穷秋、暮秋、耖秋 。秋天还有“高商”、“商节”、“白茂”、“凌辰”等雅称 。
冬季的雅称
玄英 《尔雅?释天》:“冬为玄英 。”
隆冬 《晋书?王献之传赞》:“观其字势,如隆冬枯柯 。”
三冬 古代以农历十月为孟冬 , 冬月为仲冬,腊月为季冬,简称为“三冬” 。唐杜荀鹤《溪居》诗:“不说风霜苦,三冬一草衣 。”
九冬 冬季共90天,故云 。南朝梁沈约《夕行夜间鹤》诗云:“九冬霜雪苦,六翮飞不住 。”
严冬 南朝梁简文帝集《大同冬月庚戌》诗:“是节严冬景,寒云掩落晖 。”
冬节 有时专对冬至而言,《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间讯,诸王皆书,晔独后来 。”有时泛指冬天,《后汉书?马融传》:“方涉冬节 , 农事闲隙 。”曹操《却东西门行》:“冬节食南稻 , 春归复北翔 。”
四季雅称
春:阳春、芳春、艳阳、三春、九春、辰季等 。
夏:朱夏、长赢、昊天、三夏、未季、等 。
秋:金秋、素秋、商秋、高商、三秋、白藏等 。
冬:玄英、安宁、寒冬、三冬、上天、丑季等 。
十二月份:
一月:正月、上月、初月、首岁、元月等 。
二月:令月、仲春、仲阳、花月、大壮、杏月等 。
三月:暮春、季春、桃月、桐月、姑洗、竹秋等 。
四月:仲吕、乾月、孟夏、六阳、农月、上夏、槐月等 。
五月:星月、皇月、开明、端阳、启明等 。
六月:焦月、伏月、鹑火、庚伏、长夏等 。
七月:瓜月、凉月、新月、孟商、巧月、_秋等 。
八月:南吕、桂月、大章、清秋、正秋等 。
九月:菊月、贯月、季商、晚秋、咏秋等 。
十月:小春、玄冬、大月、吉月、良月、方冬等 。
十一月:黄钟、六吕、新阳、天泉、周正等 。
十二月:大吕、腊月、冰月、玄律、天皓、嘉平、晚冬、土牛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2022高考好打车吗 高考的时候应该选择哪种出行方式
- WPS Office怎么调整幻灯片的顺序和底色 WPS Office调整幻灯片顺序颜色的方法
- 西葫芦和茭瓜的区别是什么,西葫芦和茭瓜的区别是什么?
- 浪琴手表回收大概多少钱,1万5的浪琴手表回收多少
- 奶油奶酪和芝士的区别,芝士与奶酪的区别是什么?
- 孤和朕的区别是什么,寡人 朕 孤区别
- 那琴半岛在哪里,那琴半岛是台山的吗
- 迅雷看看如何查看已收藏的影片
- 红柚子的功效与禁忌,柚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 人权存在的形态有,人权包含哪些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