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四 )


      民间美术:唤马剪纸、麻柳刺绣、石刻工艺(白花石刻、雾山石刻、安岳石刻)、江安竹簧工艺、宜宾面塑、德格藏文书法、夹江年画、绵竹木版年画、藏族格萨尔彩绘石刻、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蜀绣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四川凉山彝族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年是什么样的呢?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地区的彝族人民有一个共同庆祝的传统节日――彝族年 。在节日期间 , 当地会开展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 。与其他的民族节日相比,彝族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011年,彝族年进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彝语中,彝族年被称为“库史”,意为转年 , 引申为过年 。与汉族的春节一样,彝族年也有辞旧迎新的意义,但与汉族的春节相比,彝族年在过年时间、过年形式、过年活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
彝族年起源于古代彝族先民的祭祀活动,是彝族远古文明和祖先崇拜的活态见证 , 彰显了彝族对于祖先的敬仰之情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敬老爱幼、欢乐祥和的思想理念,充分体现在节日之中 。丰富多样的民俗活动,是彝族历史文化、人伦规范、风俗礼制、服装民俗等民族特性的体现 。
在彝族年的活动中,以下几种民俗活动较为典型:
1、“库史多加” , 即年前准备 。在这一阶段,彝族人民主要有堆柴垛和杀年猪两项活动 。堆柴垛就是在房前屋后堆一垛又高又整齐的柴垛,寨子里家家户户堆柴垛,柴垛堆得高,显示勤劳、康乐 。年猪的作用主要是祭祀祖先、给老人拜年以及全家一起吃 。在彝族的谚语里,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而彝族年则是嘴巴的节日 。
2、“库史地嘿”,即过年第一天 。在这一天,彝族人民会在门前将蕨基草点燃,用缓缓升起的袅袅青烟通知祖先回家与后代共度佳节 。
3、“库史库格”,即过年第二天 。这一天的活动以游玩为主 , 大家穿上节日盛装,到各家恭贺新年 。年轻人还是在寨边唱歌、跳舞、赛马等,也会在家腌制腊肉、制作香肠 。大家还会在一起吃“团圆饭” , 从这家吃到那家,从这家玩到那家 , 整个寨子一片祥和 。
4、“库史波几”,即过年第三天 。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送祖先回归祖地,守夜的男主人听到清晨第一次鸡鸣时就赶紧张罗送祖先,女主人则是热好祭食,在送祖前先行祭祖礼 。
上述活动主要是彝族年传统的节日活动 , 现在的彝族年并不拘于上述形式,但核心意义还是家人团聚、送旧迎新 。从农历十月到二月初八,几乎每天都有彝族同胞在过年,如果对彝族年感兴趣 , 可以到当地旅游,切实感受彝族文化 。
第一天的主要内容是祭祖 , 要宰杀年猪 。第二天和第三天女性在家里边烤肉,炒肉,灌香肠,和男人们则外出走访亲戚好友 。
规模特别大,场面壮观,是当地的一种文化,传统习俗,是当地人们为了纪念祖先举办的一场民俗活动 。特别热闹 。
【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所谓彝族年,主要的庆祝活动就是火把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