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七子后七子记忆口诀,明朝文学史上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哪些人?( 二 )


前后七子
明朝中叶的诗文流派 。前七子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而以李、何为首,活跃于弘治、正德间 。后七子指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而以李、王为首,活跃于嘉靖、隆庆间 。他们对于诗文的见解大体一致 , 即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 主张模拟古人 。对于打击“台阁体”雍容典雅、千篇一律的文风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把诗文写作引上复古道路,产生了许多毫无生气的假古董诗文 。他们也写有少数好作品,如李梦阳的《秋望》诗、李攀龙的《挽王中丞》二绝和宗臣的《报刘一丈书》等 。
4、口诀求助,考研有很多死记的东西记不住,重金悬赏 前七子,后七子…没有啥口诀吧 。不过一般睡前或早上醒之后记忆力是 最好的 。你可以趁这段时间记忆一些东西 , 就是默想,一般效果比较好 。我一般考试临时抱佛脚都是这样干的,心理学也有这方面的科学依据 。呵呵,最好还是脚踏实地吧 。没办法 , 为了考研 。
楼主给个邮箱,我发给你,考研政治口诀 。因为有些是口语概括,可能有不符合网页安全要求的词汇 , 所以不太好直接复制 。
不好意思,开始弄错了,现在是已经发了 , 请查收 , 希望对你有帮助 。
考试近在咫尺,麻烦给我也发一下吧 。谢谢谢谢谢谢!
since198971@qq.com
政治不用强背吧 稍微结合日常生活理解 考试往上搬就行了 我去年考连书都没看~裸考 44分~
5、“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什么?1、前七子后七子 明前七子是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以李、何为代表; 后七子是嘉靖、隆庆年间的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代表 。
2、他们相同的是提倡复古拟古,师唐废宋 。
3、 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 , 反对充斥文坛的台阁体、八股文、理气诗,主张廓清萎靡不振、陈陈相因的诗风 。
4、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
5、前七子多在政治上敢与权臣、宦官作斗争 。
6、尽管诗文创作成就不等,但均有一些面对现实、揭露黑暗的作品 。
7、 后七子的复古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承接李梦阳等前七子的文学思想 。
8、而比起前七子 , 后七子在学古过程中对法度格调的讲究更趋于强化和具体化 。
9、在这一方面,作为后七子复古理论集大成者的王世贞(1526―1590)显得更为突出 。
10、他提出:“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 , 格即调之界 。
11、”(《艺苑卮言》一)进一步结合才思来谈格调 。
12、他还主张诗与文的创作都要重视“法”的准则,而“法”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辞采、句法、结构上都有具体的讲究 。
明代诗词方面“前七子”“后七子”:
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 , 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 。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 。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七子,世称"前七子" 。
【前七子后七子记忆口诀,明朝文学史上的“前七子”和“后七子”各指哪些人?】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66)的文学流派 。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 。因在前七子之后,故称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