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固定的原则不包括,管道固定的四个原则( 三 )


三、导管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按管道滑脱对病人病情或生命影响大小而分:
高危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尿道术后的导尿管等
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
低危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但病人病情才是决定导管风险程度的基本点 。比如气管插管,对于要马上拔管的病人和呼吸困难而插管的病人存在的风险是不同的,前者可以是中危甚至低危,后者就是高危了,同样 , 对于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此时三腔二囊管就是高危导管了 。
评估: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健康宣教等
评价:对于各种导管至少每班评估记录一次,有情况随时评估、记录
评估内容应及时记录于病情护理记录单上,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 。
T管
T管的作用: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用缝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 , 防滑脱
T管的识别:T管上有字如(24),大多数情况下内有大量胆汁
观察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 。术后1~2天内,由于创伤原因,肝分泌胆汁减少,引流量也少,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复,引流量渐增多,可达400~1000ml甚至更多,持续2~3天后渐减少,若长时间不减少,则考虑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可能
量:T管引流的胆汁约300-1000ml/d,肝胆管结石,胆肠内引流术后胆汁约可少于300ml/d或大于1000ml.,如胆汁量减少,检查导管是否扭曲或折叠 , 在排除外界因素的情况下 , 胆汁量突然减少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如果腹腔引流管胆汁增多或有腹痛发热,提示胆漏、胆汁性腹膜炎的存在 。若引流量大于1000,注意观察引流液性状 。随着肠蠕动的恢复,胆汁量会逐渐减少,而无胆漏则是良好的征兆 。
色:正常的胆汁为金黄色或黄褐色 。红色或血样的胆汁示胆道出血,白色胆汁示胆道梗阻,肝功能不良的尿样胆汁转为墨绿色示肝功能逐渐恢复 。
味:正常的胆汁无臭味,有腥味 。如有粪臭味,高度警惕厌氧菌感染 。
质:正常的胆汁,黏稠,清亮,胆汁稀薄 , 无黏液丝示肝功能不全 , 黏液性质恢复是肝功能恢复的征兆,胆汁内有泥沙或结石示肝胆管残留结石的存在,胆汁内有脓液或胆汁浑浊示胆道感染,胆汁中有菜汁、牛奶示胆肠瘘的存在或胆肠反流 。
一般护理:
1、严格无菌操作 , 预防感染:细菌感染后可沿引流管,向腹内深部迁移,并生长繁殖 , 造成继发感染,疼痛的护理:应与患者进行沟通 , 分清是伤口疼痛,还是置管部位疼痛,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处理:如管子缝于皮肤的线太紧,报告医生 , 可拆除少许缝线;如连接的管子重力牵拉致疼痛,可用胶布把管子固定于床单或衣服上 。
2、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护理:每日清洁消毒引流管周围皮肤1次,并覆盖无菌纱布,如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纱布 , 可使用康惠尔隔离膜 , 该膜具有主动吸收伤口渗液及有害的毒素,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促进伤口愈合的保护作用 。
3、长期置管者的护理:置管4周后间断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防止胆泥或残余结石堵塞导管 , 致使导管引流不畅;导管的长期放置会导致胆汁的大量丢失,影响消化功能和对内毒素的消除;为了减少胆汁丢失,术后1周 , 若胆道感染已控制,可将引流袋抬高或夹管,增加胆汁回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