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不是同一天?清明节和寒食有些什么区别?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不是同一天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夏历冬至后的第105日,也是清明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
清明节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传统节日,本是两码事,但因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
所以,“清明节”与“寒食节”并不是同一天 。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区别功能不同
【清明节和寒食节是不是同一天?清明节和寒食有些什么区别?】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 。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 。因为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本来就不是一码事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後 。寒食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 。两者一是农耕节气,一是典故民俗,本是两码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於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
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 。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 。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
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特色的节日 。
“佳节清明桃李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清明扫墓的时节 。在每年的清明节的时候,沈阳城区的人们都要去墓地给逝去的亲人们扫墓,那时候就会出现扫墓大军拥塞于道的景象 。其实,清明节时分大可不必要如此拥挤和劳顿的 。在我们国家里传统的清明节时分,本来就是一个从容祭祀扫墓和出门郊游悠然踏青的佳节 。清明节的习俗,也不仅仅只是扫墓,还有那出门郊游踏青春游的习俗 。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就生动描绘出当时汴京之外,清明时节人们出门郊游踏青的盛况 。在这春暖花开的清明时节的时分,人们三五成群结队出游,在凭吊先人的同时,感受着那春天诱人的气息 。荡着秋千、放着风筝,有的在拔河、有的围观着斗鸡、有的在戴着柳丝圈、有的在赏花、有的在蹴鞠,那春天般的快乐也渐渐从喜气洋洋的脸上,溢满到了内心之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