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北宋钧瓷,怎样鉴别宋代钧瓷真假?

1、怎样鉴别宋代钧瓷真假?由于钧窑是自然的窑变过程,素有“钧瓷无双 , 窑变无对”的说法 , 因此辨认起来要比其他瓷器复杂 。但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鉴别 , 
一是看造型,宋代钧瓷造型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书卷气息;
二是看釉色,宋代的真品的釉色圆润,清脆动听 , 釉变色五彩缤纷、璀璨夺目,一般有蚯蚓走泥纹,而仿品的釉色流动呆板 , 一般没有蚯蚓走泥纹,即使有,也很不自然;
三是看工艺,真品的工艺非常细腻规整,胎质坚实,仿品的工艺粗糙,胎质疏松;四是看铭文鉴别宋代钧瓷真假
,真品的铭文一般是在底刻有“一”到“十”的数字,用来表示器物尺寸大小,这些数字是在烧制以前刻上的 , 仿品一般没有,有也是不规整的,与真品的相差很大 。

什么是真正的北宋钧瓷,怎样鉴别宋代钧瓷真假?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宋代均窑瓷器的真假要怎么鉴别辨别钧窑瓷器的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看其制作工艺 。钧窑瓷器从初创伊始的“唐钧”,历经宋、金、元,直至民国时期的仿钧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艺 。这种工艺特征是器物的底部较厚,然后向上逐渐趋薄,器物的口沿处胎体最薄 。在器物的圈足露釉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旋纹 , 器壁薄釉处有轮指痕 。现代仿钧瓷器有些是批量生产,它采用某种材料作成模具,然后用“注浆法”灌注成型 。这种方法做出来的瓷器胎壁厚薄均匀,份量较轻,更有粗制滥造者 , 由于修坯不精细,在器物的两侧可以触摸到模具的接缝痕,这是作伪者最拙劣的一种作法,聪明一些的则在器物的内部,如瓶类的瓶体内,人们不易察觉的部位,人为地粘些其它物质(如水泥)以达到古钧瓷厚重的感觉 。或者在“注浆法”成型的器物内壁故意做出轮指痕,但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出与真正“手拉坯”均匀的指痕不同 , 仿造出的轮指痕不仅粗糙,而且每一圈与每一圈的轮指痕分布极不均匀 。其次,看其釉色和釉质 。宋代钧窑瓷器的天青、天蓝、月白釉 , 匀净莹润 , 乳光内含,虽然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但由于中原地区地下水含量较少 , 土壤中的含碱量适中,所以无论是墓葬 , 还是窑藏出土的钧瓷,都很少有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其釉质往往产生出类拔萃的钧瓷,令人赏心悦目 。现代仿钧器不管是仿宋钧的造型,还是仿金、元时期的钧瓷的特征,其釉色多为天蓝,很少有天青、月白釉 。而且为了达到与出土钧瓷相近的釉质 , 刻意伪造土锈或作去浮光的处理,但其效果适得其反,给人的感觉是釉色发乌,不自然,看上去极不舒服 。其作旧及辨别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用兽皮等工具在钧瓷表面反复摩擦,以达到去其浮光的效果 。虽然釉面平整光滑,但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会看到无数平行的摩擦痕 。2、将新仿的钧瓷放入含有酸性等带有腐蚀性的溶液中浸泡,虽然也可以使瓷器表面失去耀眼的浮光,达到做旧的效果,但是釉面往往显得十分呆板 , 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伤痕 。3、作伪者有时也意识到了上述方法给钧瓷釉面带来的损害,所以也采用含有油类的软布进行抛打,同样可以使釉面产生出柔润的效果,但是与真品釉面光滑细腻的手感明显不同,作伪处理过的钧瓷釉面触摸时有油质感 。4、在酸性物中浸泡之后 , 马上以土覆之,作出人为的土锈,且这种土锈渗入釉中 , 很容易使收藏者蒙骗上当 。其实根据近几年来北方出土的钧瓷,以及在钧台窑发掘所获得的大量钧瓷标本来看 , 钧窑瓷器面上的土锈很少,出现大块土锈粘结的现象更为少见 , 大都呈现出一种光洁细腻的效果 。有些作伪者以粘合剂作出的土锈粘结假象,实为弄巧成拙、画蛇添足之举 。5、人为剥釉现象 。作伪者有时故意在钧瓷的底足部分剥去一部分釉层,露出胎质,以期达到给人以年代久远之感觉 。由于现代仿钧与古代钧瓷真品的制胎原料源于同一产地 , 故其胎色十分接近 。但是与真品的自然剥釉仔细对比就可以发现伪品的破绽:真品的剥釉断面基本上是直茬 , 伪品的剥釉断面是斜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