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单枞属于什么茶,凤凰单丛茶是绿茶还是红茶( 二 )


潮州市雨量充沛,山溪河流众多,水库分布合理,水资源比较丰富,境内植被多样化,山清水秀,其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高,强大的绿色后盾,有效地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因此,在干旱季节,除平原茶园,茶树幼苗期才需用水灌溉外,山地茶园,一般无需淋灌 。凤凰山尚存的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性状奇特,品质优良,单株高大如榕 , 每株可年产干茶10余千克 。 
三、历史渊源
椐《潮州府志》记载,凤凰单丛茶始于南宋末年 , 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 。潮州市保存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老茶树有3700多株,其中一株“宋茶”已有600多年的树龄 。 
相传南宋末年(1278年) , 宋帝昺(bǐng)南逃到潮州,路经凤凰乌岽山,口渴难忍,侍从识得茶能解渴 , 便从山上采得新鲜茶叶,让昺帝嚼食,嚼后生津止渴,精神倍爽,赐名为“宋茶” , 传后人广为栽种 。
潮州产茶有史记载最早见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潮州府志》载:饶平县每年须贡“叶茶一百五十斤二两,芽茶一百八十斤三两” 。由此可见潮州茶叶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当时的凤凰茶由于品质优异 , 已经成为朝廷贡品 。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7年) , 《饶平县志》载:“侍诏山 , 在县(时饶平县设三饶镇)西南三十里,四时杂花竞秀,亦名百花山,土人种茶其上 , 潮郡称侍诏茶”,又记“近于饶中百花、凤凰山多有植之,而其品亦不恶” 。清·康熙《潮州府志》也记:“今凤山茶佳,亦云侍诏山茶” 。
古人种茶,从不修剪,任其自然生长,采茶时则留顶芽以养护茶树,形成满天星散布状态规模不一的片片古茶林和近2万株大茶树的资源宝库 , 这既是潮州市产茶历史的见证,也是选育良种的种质资源库和保持良种优势的物质基础 。清同治、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经过长期细心观察和实践,茶农从数万株古茶树中,选育出优异单株并加以分离培植,实行单株采摘,单株制茶 , 单株销售,“单丛茶”由此出现 。由于发源于潮州凤凰山,历史上称“凤凰单丛茶” 。由此可见,“凤凰单丛茶”正式得名,距今已有170多年历史 。经过这170多年的发展,凤凰单枞茶有十大香型,分别为:黄枝香、芝兰香、密兰香、玉兰香、桂花香、杏仁香、肉桂香、夜来香、柚花香、姜花香等 。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_凤凰单丛茶
【凤凰单枞属于什么茶,凤凰单丛茶是绿茶还是红茶】凤凰单丛茶,是青茶品种之一,属于乌龙茶类,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拓展资料:
凤凰单丛茶出产于风凰镇,因凤凰山而得名 。相传南宋末年,宋帝卫王赵 南逃路经乌岽山,口渴难忍 , 山民献红茵茶汤 , 饮后生津止渴,赐名为“宋茶”,后人称“宋种” 。还有“凤凰鸟闻知宋帝口渴 , 口衔茶枝赐茶”的传说 , 因此又称“鸟嘴茶” 。
至清同治、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为提高茶叶品质 , 人们通过观察鉴定,实行单株采摘、单株制茶、单株销售方法,将优异单株分离培植,并冠以树名 。当时有一万多株优异古茶树均行单株采制法,故称凤凰单丛茶 。
凤凰单丛茶的采摘初制工艺,是手工或手工与机械生产相结合 。制作过程是晒青、晾青、做青、杀青、揉捻、烘焙6道工序 。按照制作工艺,可将其划分为肉桂香、黄枝香、蜜兰香等十大型号80多个品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