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 老牌“鞋王”奥康,尚能饭否?( 三 )


先看研发设计这端 , 首先数字化转型已经是每家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 。 奥康除了成立云数据平台 ,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建立了“C2M”超级工厂模式 , 即用户直连工厂制造 。 C2M的核心 , 是通过数据采集、加工分析并结合智能生产技术 , 来实现工厂为消费者提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 。 这为奥康达成的直接目的 , 就是更了解消费者 , 同时进一步降本增效、保质保量 。
此外在产品研发上 , 奥康头顶的光环不算少 , 比如全球首创舒适透三项创新科技 , 再比如成立了业内第一所鞋类科技研究院 , 并获评国际级工业设计中心 。 只不过看一季度财报 , 奥康投入研发费仅占总营收1.1% , 想要先人一步抢占市场 , 想必还需要在研发投入上加把火 。
方向摆在那里 , 大家的路数都差不多 , 但奥康引领者的地位并非一日之功 。 单从研发投入来看 , 同样在进行业务转型调整的红蜻蜓在今年第三季度研发投入为2961万元 , 同期奥康国际投入为3015万 , 且成显著上升趋势 。
3.品牌形象的打破重组
再来重点看品牌营销这端 , 这也是与前面说的国货潮直接挂钩的 。
10月21日 , 有赞新零售公布了针对鞋服新零售商家的报告 。 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6月 , 有赞鞋服商家私域触达的粉丝总量达到1.5亿 , 奥康、太平鸟等头部品牌都进一步加快了在私域数字化方面的布局 , 且带来了粉丝数的快速提升 。 这些变化背后 , 印证的是零售环境发生了改变 , 商家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 , 提供专属产品和个性化服务 , 建立品牌粘性 。
而此前老牌上市鞋企陷入危机的原因 , 基本都是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仍走大众路线 , 产品之下没有太多内涵 , 使得供给和需求之间出现了错位 , 导致品牌消费人群的断层 。
国货崛起也许是它们能等到的最后一个契机 。 但想要跟上这班车 , 国货品牌不能只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使用价值需求 , 更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品牌形象的转变 。
问题是要怎么实现这种转变?奥康的做法基本是将其拆解为两点:技术感和时尚感 。
先说技术感 。 以万步系列为例 , 一双皮鞋上面可供宣发的营销点有:纳米透气减震垫、荷兰进口小牛皮、乌拉草抗菌科技、纯手工改色工艺 , 且可做到360度弯折不变形等 , 共同构成了强化产品辨识度的武器 。 更为重要的是 , 奥康四大系列产品有着非常清晰的延承路线 , 这种延承最终构成了品牌产品的家族化 , 可以大幅提升品牌的市场辨识度和影响力 。
10月24日 , 奥康在宁波开了全国首家旗舰店 , 四大系列科技单品销售尤其火爆 , 据媒体报道数据 , 开业当天男鞋销售同比涨幅高达1700% , 这应该是最直接的市场反馈了 。
时尚感方面 , 例如奥康在“跨界联名”的热潮中开发的“山海瑞兽”系列 , 以中国传统文化《山海经》作为灵感来源 , 向当代年轻消费群体传达出了老品牌的新态度 。 2020年直播爆火的风口上 , 奥康与天猫共同发起“新风尚·千人直播挑战赛” , 对“山海瑞兽”系列等进行专业介绍 , 最终收货了一份“超级战报”:奥康在活动期间直播秀总观看人次轻松突破228万 , 持续霸榜“大牌男女鞋”热力榜单 , 微博超话#奥康千人直播#冲上热搜排行榜第六名 , 全网直播销售是前一年双11直播销售的6.5倍 。 这些数字背后 , 是奥康以国货潮为依托“出奇制胜”的印证 。
紧跟时代的技术亮点加上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 转型的这步棋 , 奥康走得及时且正确 。
4.困境犹存 , 财报需客观看待
奥康的“反击战”开局亮眼 , 但客观来说 , 能否就此放下心来、风光重现 , 现在还言之过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