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中,负责人应具有的基本管理观点

在BIM项目管理中 , 负责人应具有的基本观点:不要把一群人等于成一个团队 。 打个比方 , 一辆汽车是一个整体 。 分开的发动机 , 车轮 , 油箱等等一堆东西 , 只能说是零配件仓库 。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 关键是整车确定了发动机、车轮、油箱在整车中的作用 。
BIM中,负责人应具有的基本管理观点
文章图片
要想把一群人变成一个团队 , 要理顺以下四点:负责人必须能确定事情的方向和框架
现在有一种陋习:认为什么都不用懂 , 只需要会搞关系 , 就是好的负责人 , 负责人就是负责:安抚 , 撕逼 , 妥协 , 搞腐败 。
但是团队的运作不可能因为“安抚 , 撕逼 , 妥协 , 搞腐败”变成一个好的团队 。
那样团队会陷入质量灾难 , 进度灾难 , 成本灾难 。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才是好的团队负责人 。 “人(人员)机(工具)料(材料)法(方法)环(环境)”只是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需要的材料 , 都不是团队最重要的东西 , 重要的是整合“人机料法环”形成整体的框架 , 形成框架以后 , 通过反复的迭代 , 自然会降低对“人才 , 工具”等的过分依赖 , 有句话说的好:”再好的产品 , 也有一部分出之于专科生的手“负责人必须严密的监控框架的运行和迭代 , 如果有人实在和框架不和 , 无法调和 , 必须让其离开 , 当然必须考虑框架的迭代工作 , 要明白框架的进步与成熟是需要时间的 。 负责人必须明确事情的方向 , 方向不明确会让团队的成果没有成效 , 会打击团队的积极性 , 对团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
这方面的经验必须要积累 , 逐渐学会通过多方沟通 , 内部沟通 , 增加判断的准确性 。
框架内部必须是模块化 , 标准化的流水标准化可以认为是大工业时代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 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 大家都认为:GBISO等等这些就是标准化 , 或者认为脑力劳动没有办法标准化 。 导致大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 标准化的工作 , 负责人必须亲自参与 , 仔细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符合大脑的学习曲线 , 标准是要人去遵守的 , 而团队里面肯定有一个最差的人 , 必须让其在最快的时间内 , 能参加到团队工作中来 , 如果不符合大脑学习曲线 , 导致学习时间特别长 , 很容易形成一群分在忙 , 一群人无事可干 , 这样的局面 , 会影响团队气氛、团队分配等等一些系列的问题 。
是否符合流程的管理 , 因为标准如果确定不好 , 前面一道工序做的很好 , 但是后面一道工序经常要修改 , 调整甚至于会返工 , 那样的标准化也没有什么意义 。
所以标准化的确定 , 必须要精通工作的流程 , 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必须比较清楚 。
这样才能做出好的标准 。
是否便于计量管理 , 标准制作以后 , 团队内部就会依据标准来实施 。
完成的工作量只有两种情况0%和100% 。
这样的话 , 必须能大致的明确一个标准模块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 多少人工 。
不然 , 会导致标准模块过大 , 不利于人员成长和分配 , 也不利于工作进度的评估 。
最好是能把事情分为N个标准化 , 完成一个就是完成了进度(1/N)% 。
是否能够精进 , 很多人认为标准化 , 那就是不能改变的 , 这是最大的误区 , 标准必须能提供精进的方向和指标 。
模块化 , 也就是多个标准化的组合 , 这是团队成员不断进步后的必然结果 , 不至于大家都特别靠谱了 , 还用很微小的标准化来评估其进度 。 负责人可以采用不同种类 , 不同大小的模块化来确定员工的等级和薪酬标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