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二 )


有一次他得了小红花很是开心 , 可当他第一时间想与妈妈分享这份喜悦时 , 换来的却依然是妈妈那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之后 , 一直很爱妈妈的他 , 就开始担心母亲再这样下去 , 可能会出问题 。
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帮妈妈做各种事情 , 以博取妈妈的欢心 , 可无论他做的多好 , 得到的也只有妈妈嫌弃的眼光 , 这让他变得很绝望 , 甚至觉得自己活着毫无意义 。
他觉得妈妈就像一个黑洞 , 不停地吸食着他身上的正能量 , 可是他却似乎永远都停不下来去取悦妈妈的冲动 。
很显然 , 母亲的情绪给这位男子带来了极大的恐惧感 , 纵然他都已经工作了 , 可是也依然没有办法摆脱母亲的阴影 。
《走出原生家庭》中的作者是这样来分析他的心理的:
“如果你是从小到大都不得不去‘哄父母’的人 , 你需要意识到你不需要为父母的情绪过度负责 , 照顾好他们的同时 , 也需要跟他们建立一个健康的边界 。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本文图片

这话说得真好 。
我们是父母的孩子 , 但是并不是父母本身 。 父母的情绪是他们的情绪 , 和我们没有关系 , 他们应该为他们的情绪负责 , 而我们不需要为此买单 。
纵然他们的情绪和我们有关 , 那我们也只需要适度负责 , 而不是要一味地去迎合他们、甚至讨好他们 , 因为这样做 , 不光于事无补 , 还会让他们得寸进尺 , 甩包袱给我们 , 从而让我们越来越失去自信 。
可当你学会和他们之间建立了边界之后 , 你就会发现你们的关系会有所改变 。
纵然一开始他们可能很难接受 , 可是慢慢的 , 他们就会适应了 , 而且你也会欣喜地发现:家庭关系并不会陷入僵局 , 相反 , 只会越来越和谐:
他们会越来越尊重你的付出 , 而你也会从越付出越得不到肯定的怪圈中挣脱出来 。
所以 , 别做懂事的孩子 , 成年人 , 要学会和父母树立边界 。
03.梅娘说
再回过头去说开头中的两姐妹 。
姐姐和妹妹显然不是一类人 。 姐姐好强但心理并不强大 , 容易被别人影响;妹妹会示弱但心理很强大 , 她活得更自我 。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欠你的,你要自己找回来
本文图片

所以 , 从学习能力上说 , 姐姐更强 , 从心理强弱上说 , 妹妹更强 。 这就造成她们在和父母互动的模式中 , 姐姐更缺乏边界感 , 她会更倾向于去满足父母的需求 , 会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 而妹妹则从小就很有边界感 , 她更自我 , 那时候也更弱小 , 于是 , 她也就更擅长操纵父母的情绪来满足自己 。
如果我们是姐姐 , 我们也无须心理不平衡 , 因为 , 虽然童年时候 , 我们为了满足父母让自己受了太多的委屈 , 但是我们也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工作上的资本 , 从而让我们踏上职场之后 , 更有实力 。
但是我们更要看到的是:当初 , 由于我们心理的脆弱 , 而让自己没有了边界感 , 从而很痛苦 , 那么如今 , 就不要再重复这样的模式了 。
学会不懂事、学会屏蔽、学会拒绝 , 学会“事不关己 , 高高挂起” , 这才是姐姐们现在要学习的功课 。
《走出原生家庭》一书中 , 作者告诉我们:
“你需要和解的并不是你现实的父母 , 而是你心里的父母 。 我们要明白的是 ,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身体上的伤害 , 它给我们造成的创伤体验才是我们真正要疗愈的部分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