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孟婆汤的记载颇多,例如:《历代词话》(王弈清,清)、《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朱鼎臣,明)、 《谐铎》(沈起凤,清)等 。说起孟婆汤,我们就得先聊聊孟婆其人:
这个老婆婆住在地府奈何桥边的.孟婆亭里,她的职责就是引渡即将投胎成人的鬼魂,让他们忘却前尘往事和在地府中的所见所闻 。
老婆婆时常在地府周围的池塘小河边收集五颜六色的药草,之后,她把这些药草投入大锅中熬制一种清爽冰凉的孟婆汤 。鬼魂们只需喝下碗中汤药,立时失忆,而地府的规矩也是如此,想要过桥重新做人,就得来碗汤 。
民间传言,孟婆是西汉人士,自幼精通儒学,长大后又接触了不少佛学和道学 。孟婆活着的时候,从来不回首过往,亦不展望未来,只是规劝旁人不要行凶作恶 。老婆婆直到八十一岁的时候还是处子之身,因为,她并不清楚自己的名字,只知道自己姓孟,所以,周围人都称呼她孟婆 。
后来,老人家隐匿山林专心修行,一直活到后汉时期才离世 。孟婆死后,受上天感召,封为幽冥之刘 , 司掌迷妄台 。
还有传说,鸿蒙初开,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间即所谓的阳世人界,地即为阴曹地府 。三界划定,无论天上地下,神仙阴官,俱都各司其职 。孟婆从三界分开时便已在世上,她本为天界的一个散官 。
后来,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无数,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来到了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世人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了孟婆汤让阴魂喝下,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 , 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个轮回 。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道家典籍里,颇有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 , “莫记已死之人恩怨”之类的意味 。
老百姓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清朝时期就有文人详细写出下地府面见孟婆的细节:灵魂们从孟婆庄经过的时候,有个年迈的老妇人接待各个迷失的鬼魂,一众鬼魂踏上台阶,走进孟婆庄,庄内装修精美,摆着考究的家具 。孟婆见鬼魂们来到,喊出三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前来招待鬼魂,她们用手把桌子上的灰尘擦净,摆好凳子让鬼魂入座 。
紧接着,丫鬟们端来清茶,用芊芊玉手为亡灵们奉上茶水 。在这种众香环伺的情景中,有谁会不愿意喝这杯茶呢?亡灵们接过茶水,一饮而尽,纷纷觉得浑身通透,十分凉爽 。等到这杯茶被喝光后,鬼魂们抬头再看,整个装饰精美的孟婆庄化作朽木废墟、慈眉善目的孟婆的年轻美貌的女孩子统统变成骷髅,就像来到了荒郊野岭一般 。
此情此景十分骇人,亡魂们一惊之下 , 猛然发现自己已回忆不起前尘往事 。
那么 , 地府为什么会绞尽脑汁让这群往生之人饮下此汤呢?有以下几条原因:
其一,是让灵魂转世的过程更加顺利,让无数亡灵投胎到人间重新活一回,倘若他们仍带着前生的种种记忆,那可大为不妙,人间定会大乱 。
其二,让亡灵们像一张白纸一样重新做人,前世的善恶并不会影响今生的作为 。
其三,孟婆汤有些“迷魂”的效果,明朝小说里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在鬼魂被鬼差押送到阴司后,于孟婆处饮下汤药,亡灵顿时变得像是喝醉酒一样,将生前所做恶事全部说出 。
讲到这可能有人就要问了,阎王是地府的最高审讯官,他们定会详查亡灵生前作为,还有法术洞察鬼魂的前尘往事,那么 , 为什么还要让灵魂饮用孟婆汤多此一举呢?
我觉得 , 这是因为在地府等待引渡的亡灵简直太多了,倘若每个都要到阎王面前走一遍流程 , 非得把这群审讯官们累死不可 。因为这种神奇的汤药 , 最终,使得灵魂受审的步骤得到简化,大大优化了地府办事效率,让端坐在高堂之上的阎王得以歇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老妪的读音是什么,“妪”字的读音是什么?
-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满足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有五大需求是什么?
- 1300万 200万像素是什么意思,1300万像素照片的分辨率是多少?
- 比4多5的数是什么,比5多4的数是几
- 买后爱奇艺是什么梗,女人对男人说爱奇艺说明什么?
- 立夏三鲜是什么,立夏的特色美食
- 绝代双骄江别鹤的结局是什么,绝代双骄林志颖版大结局
- steam是什么,steam是什么游戏
- 斯沃琪手表电池型号解析,斯沃琪790*310是什么型号电池
- 发动机噪音大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动机声音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