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聪明人,“五不问”
常言道 , 世上本无事 , 庸人自扰之 。 生活中 , 那些真正的聪明人 , 一辈子有“五不问” 。
Vol.1
不问结果
曾国藩说:“但问耕耘 , 莫问收获 。 ”
这句话并不是要求人们只耕耘 , 不要收获 , 而是在提点我们:尽管去耕耘吧 , 不用担心收获 , 有所付出 , 必有所得 。
1924年 , 梁思成赴美留学 ,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 。
有一天 , 他给父亲梁启超写了一封信 , 说他已经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了3年 , 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画图绘制 , 担心自己会遗忘了当年的理想 。
梁启超回信说:“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 , 但问耕耘 。 ’将来成就如何 , 现在想他则甚?尽自己能力做去 , 做到哪里是哪里 , 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 ”
后来 , 遵从父亲教诲的梁启超 , 在“莫问收获”之下 , 成为了中国建筑学的开创者和奠基者 。
有人说:“山不问结果 , 仍然傲然挺立 , 高耸入天;河不问结果 , 仍然奔流到海 , 不舍昼夜 。 ”
努力在当下 , 尽力在此刻 , 愿景得偿就会有希望 。 相反 , 如果只是在等待中蹉跎 , 在幻想中消沉 , 那么 , 反向的业力所形成的障碍 , 必反噬掉向上求索的意志 。
Vol.2
不问闲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 而不过问闲事 , 是一个人顶级的自律 。
有一个小和尚 , 念经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 , 总觉得师兄师弟们在说他的闲话 。
他坐立不安 , 实在无法忍受 , 就向师父告状 , 说:“师父 , 他们老说我的闲话 , 我无法静下心来念佛 。 ”
师父双目微闭 , 轻轻说了一句:“是你自己老说闲话 。 ”
小和尚不服 , 反驳道:“他们多管闲事 。 ”
师父:“是你自己多管闲事 。 ”
小和尚:“师父为什么这么说?”
师父:“你不好好念经 , 老想着他们操闲心 , 不是你在操闲心吗?老管他们说闲话的事 , 不也是你在管闲事吗……”
生活中 , 聪明的人都懂得 , 与自己无关的事 , 不问、不想、不多嘴 。
他们深知 , 若无闲事挂心头 , 便是人间好时节 。
Vol.3
不问人私
《荀子·非十二子》有言:“言而当 , 知也;默而当 , 亦知也 。 ”
该说的时候恰如其分 , 该沉默的时候 , 懂得不问也是一种温柔 。
现实中 , 我们常常会按捺不住好奇心 , 忍不住去追问别人不想对人倾诉的事情 。
希望可以在刨根问底的过程中寻得答案 , 但其实 , 答非所问和避而不答 , 就早已给出了结果 。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情练达即文章 。 ”
安静地陪在身边 , 是一种理解 , 也是一种保护 。
不问人私 , 便是一种无声的安慰 。
Vol.4
不问过往
“过去之事 , 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 ”
的确 , 放不下过去 , 其实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 。
知乎上有人提问:“人生痛苦的根源是什么?”
有个高赞回答说:“每个人都会遭受两支箭的攻击:第一支箭是外界射向你的 , 第二支箭是自己射向自己的 。
而真正让你受伤的 , 其实是你心中的那支箭 。 ”
真正的聪明人 , 也从来不会为了已经无法改变的过去 , 而忽视当下 。
即使再遗憾 , 他们也会让自己释怀 。
因为人生中那些快乐的、痛苦的、难过的、喜悦的经历 , 都是成长 。
Vol.5
不问出身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 有位商人 , 和他的富商朋友们一起出海游玩 。
不料 , 商人没站稳摔落水中 , 商人慌忙呼救 。
他的富商朋友们都一脸担忧的模样 , 但却没有一个人有任何营救的行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
- “草包”领导一上任,就喜欢大肆做这3件事,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