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公司 品牌、原料、代工厂求上市,国货美妆寻找「另类解药」?( 二 )



敷尔佳产品矩阵 图源:官网
护肤领域 , 韩束和一叶子的母公司上美集团在今年1月和10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补水化妆品品牌蜜思肤则在今年6月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期 。
这两家企业中 , 上美集团体量相对较大 , 在2021年的营收超过美妆上市公司丸美和华熙生物的功能性护肤品业务 , 在美妆护肤品牌中拥有一定地位 。
但它的增速比美妆头部上市公司更慢 , 且业绩波动幅度更大 。 仅从2022上半年来看 , 华熙生物、贝泰妮、珀莱雅等头部美妆企业营收、净利润都实现30%-50%的增长 , 而上美集团却营收利润双双下降 。 此外 , 上美集团毛利率低于这三家 , 且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下降 。
这归根结底是由于前三家美妆企业都有各自的“功效”并已经在市场中形成一定认知度和较高壁垒 , 而上美集团旗下的大品牌韩束和一叶子表现相对逊色 。
蜜思肤收入规模非常小 , 2021年的营收不到2亿元 , 毛利率不到50% 。 作为主打“补水”、以单品牌门店扩张市场的蜜思肤 , 它遇到的问题也与产品壁垒相关 。 2021年 , 蜜思肤的财报中首次出现研发费用支出 , 这意味着该公司的研发才刚刚开始 。
近日 , 相宜本草已与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签署辅导协议 , 并提交了上市辅导备案材料 。 相宜本草成立于2000年 , 曾在2012年寻求上市后又撤回了上市申请 , 近期再次重启上市 。 早在2012年上半年 , 相宜本草的营收高达8.3亿元、净利润1.9亿 , 但紧接着公司由于人事调整、渠道策略、市场竞争等原因进入低谷期 。
最近这两年 , 相宜本草进行全方位转型 , 推出与丝芙兰合作的高端产品线 , 持续合作圈层IP推进品牌年轻化 , 收回线上运营权等 。 据相宜本草发布的最新战报 , 2022年双十一品牌销售额突破2亿 , 同比增长达88% 。
美妆护肤品牌领域的分化越来越明显 , 产品技术壁垒更高的“功效型护肤”增长更有潜力 , 而如果没有明显的产品壁垒 , 很容易被市场淘汰 。 因此 , 作为在市场扎根多年的老牌日化企业上美集团 , 在今年宣布韩束品牌全面升级 , 定位“科学抗衰” , 并推出多款抗衰产品 。 上市融资则能够助力上美集团在研发等领域更进一步 。 相宜本草也在迎合“功效”浪潮 , 强化中草药护肤这一产品特色 。 对于蜜思肤 , 上市融资也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

上美集团品牌矩阵 图源:官网
日化护理:重营销 , 轻研发在日化和婴童赛道 , 舒客母公司薇美姿在今年2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 冲刺港股“国货牙膏第一股”;冷酸灵母公司登康口腔今年6月向深交所主板递交招股书 。 此外 , 以驱蚊、婴童个护产品闻名的润本生物今年8月更新招股书 , 另一婴幼儿护理品牌宝露泰奇则向纳斯达克递交招股书 。
这四家日化品牌都在行业中具备一定优势 , 但它们也同样“偏科” 。
在口腔护理赛道 , 薇美姿和登康口腔2021年的营收分别达到16亿元、11.43亿元 。 它们都在行业中占据领先位置——以2020年全部口腔护理产品的零售额计 , 薇美姿以5.3%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口腔护理市场中排名第四 , 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儿童口腔护理产品提供商 。 按全渠道零售额计 , 登康口腔在中国口腔护理市场排名行业第四 。
两家企业的毛利率在口腔护理行业中领先 , 高于同行业已经上市的公司两面针和云南白药 。 薇美姿毛利率在2021年提高到60% , 登康口腔近三年毛利率大约为42% 。
虽然都在行业中排名靠前 , 但薇美姿和登康口腔的定位有较大差异 , 且各自有短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