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三遗是哪三遗,都江堰简介( 五 )


安澜索桥:又名“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分水堤之上,横跨内外两江 , 长500米 。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 。古名"珠浦桥",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 , 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 , 全长约500米 。坐落于都江堰首鱼嘴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 。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李冰“能笮” 。《水经注.江水》载“涪江有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 , 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 。笮,意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绳桥、竹藤桥等 。现在的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
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
扩展资料
都江堰的景点
1、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 。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 , 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 , 取名“伏龙观” 。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 。
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伏龙观又名老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实以为:“于虽齐圣 , 不先父食 。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 。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2、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 。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 , 横跨内外两江 , 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 , 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 。始建于宋代以前 , 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 。古名“珠浦桥” , 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 。
原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 , 用粗竹缆横挂江面 , 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
3、卧铁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 。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 。
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 。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 , 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