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干地支计时法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 。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
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丑时–1点至3点 , 寅时–3点至5点,依此类推,亥时是现实中的21点至23点 。
《智取生辰纲》中有说到:“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 。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
扩展资料:
与天干地支计时法类似的,还有十二时段计时法 。这种方法是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各时段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i、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
“夜半”相当于“子时”,就是23点至1点;“鸡鸣”就是1点至3点;“平旦”就是3点至5点;“日出”就是5点至7点 。《孔雀东南飞》有这样两句诗:“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黄昏”就是19点至21点;“人定”就是21点至23点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干支计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时”字表示 。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
每一时刻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 。这十二时辰与现今计时法的关系是:子时–23点至1点 , 丑时–1点至3点,寅时–3点至5点 , 依此类推,亥时是现实中的21点至23点 。
《智取生辰纲》中有说到:“杨志却要辰牌起身 , 申时便歇”中的“辰牌”就是“辰时”,古时报时时用“牌”,所以常用“牌”代时 。辰时就是上午的7点至9点钟;申时是下午的3点至5点(15时至17时) 。
用于历法纪元:
干支主要用于历法纪元 。原始干支即“摄提”,又名“太岁” 。太岁在甲曰阏逢 , 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强圉…;在寅曰摄提格,在卯曰单阏,在辰曰执徐,…在子曰困敦 , 在丑曰赤奋若 。(语出《尔雅?释天》) 。
这套岁纪摄提影响深远,后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元) 。
在传承发展中后世把这套摄提纪术语简化为一个字的干支名 。岁纪摄提(原始干支名)与简化后的干支在《尔雅》与《史记》等著作中均有对照关系的记载 。
干支计时法是以地支为主 。从每天的23点开始为子时,而后依次是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 。每个计时单位的名称是“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 循环一次正是二十四小时 。天干的作用在于扩展计数规模以及统一干、支两个系统 。
干支不仅可用于计时,还可用来计年、月、日 。其中年和日传说中是从轩辕黄帝时代的起始点一直流传下来的 。而月和时则分别可以用口诀从年和日推算 。
口诀是:“甲已还生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 , 丁壬庚子居 , 戊癸何方始,壬子是真途 。”意思是每个甲年和已年,其子月必是甲子月,而甲日和已日的子时也必定是甲子时,其余以此类推 。
子月是夏太阴历十一月 , 也叫冬月,(但在周太阴历中是首月 。)冬至通常在每年的这个月,而按前面提到的那个传说,干支计时系统的原点就规定在一个冬至的子时为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手擀面的做法,如何做手擀面
- oppo怎么把图标改小 oppo把图标改小方法
- 鸡蛋的营养吃法推荐,鸡蛋怎么吃最有营养?
- 茭白做法,茭白的做法?怎么做最好吃?
- opporeno6怎么更改指纹动画-指纹动画更改方法
- 斗牛游戏怎么玩法算法口诀表 牛牛牌型大小顺序图,斗牛怎么看牛几
- itunes连不上怎么办 连itunes的解决教程方法【详解】
- iPhone微信聊天记录被删除恢复方法【步骤详解】
- 酱香排骨的做法,酱香排骨用什么酱
- 皓庭家用新风系统怎么调 皓庭家用新风系统调试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