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十 )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扫墓源自商朝 , 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 并相传至今 。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扫墓时首先要整修坟墓,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土 。
这种仪式,一方面可以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祖先的坟墓和子孙后代的兴衰祸福有着密切联系 , 所以培墓是极为重要的祭奠仪式 。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 , 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 。《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故谓之清明 。”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 , 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 , 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 。文中记述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 。
:百度百科: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简述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 , 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
清明节是中国的民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 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 。
清明一到 , 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 , 种瓜种豆”之说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 ,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 , 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 , 只吃凉的食品 。
:清明节–青海频道–人民网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