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纺车需要几个人完成作业,宋代麻纺织业的发展( 三 )


《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清明上河图》以汴河为典型环境,描绘出当时各色各样人物活动和建筑、工具等人世风物,有极大的历史价值 。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员彼毋炅撼堑某敲藕痛蠼?nbsp;, 对门外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写 。画面上有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活动、手工业活动、河上的漕运活动、各类人的游览活动等 。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还有香铺、弓店,处于十字路口小茶铺或酒铺,还有门前挂着“解”字招牌的当铺,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 , 有卖花的、算命的以及各种摊贩等均可一一辨认,街道上活动着各种人群,官员骑马 , 侍者前呼后拥,在人丛中穿过;有的妇女们则坐了小轿 。在如此熙熙攘攘之间 , 有人挑担,有人驾车,车子的样式也不尽相同 。河上有人使船,有人游逛,有的在门口凭栏眺窒 。这热闹的光景,画家安排得有条有理,杂而不乱,引人入胜,古都风貌,再现眼中 。《清明上河图》在南宋有许多临摹,一两黄金一卷,可见南来人怀念故都的繁华的感情,其意义是很大的 。
《清明上河图》卷为绢本 , 水墨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是一幅表现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城市景观的画幅 。此画卷是画家选取了汴梁城市中的一个局部,细细加以描绘,犹如现场录象中的一段切片 。从外城的菜园子,一直画到内城最为繁华的地段 , 让观者看得有滋有味 。《清明上河图》吸引人们观赏的艺术魅力,除了整幅画作气势宏大和高超的写实技艺之外,还有就是极其出色的细节描绘 。
画卷展开,人们的视线随着一条宽宽的河流进入了画面 , 这条河就是当时为汴梁提供漕运,供应城市生活必需品的汴河,河上舟来船往运输繁忙 , 沿河还有许多粮仓 。靠岸的船只,搭着跳板,正在卸货 。画家非常敏锐地注意到汴河上这一十分常见的景象,用写实的画笔,将这些场景真切、如实地描绘了下来 。满载货物的船只吃水很深,水面几乎已经接近船帮,而已卸完货的船只,则吃水较浅,这一细节被画家捕捉到 , 很好地表现在画面上,使得内容丰富、生动 , 具有极强的真实感 。
画面描绘最为热闹的地方,就是横跨汴河的那座木结构的拱形桥 。关于这座别致的桥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曾记载:“其桥无柱 , 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鹱,宛如飞虹 。”类似的桥梁当时在汴梁一共有三座,即虹桥、上土桥和下土桥 。据笔者的考证,画中的这座桥,应当是其中的上土桥 。这几座桥最大的特点,就是用巨木构架 , 互相支撑,桥下没有柱子,桥的跨度很长 , 桥洞的净空很大,便于船只通行 。有关这种桥的建造方法已经失传,现在我们仅仅依靠画上所描绘的图样,才得以知晓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智慧 。
画家围绕这座桥,充分施展了自己的绘画本领,将桥上桥下的场景和人物活动作了全景式的描绘 。表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围绕桥下正要逆水而上的一条木船 。这里是河面比较狭窄的一段河道 , 河水较为湍急,船上的船工怕有危险,都站在船甲板上、船篷上紧张地忙碌着、叫喊着 。桥上甚至还有些热心者不顾自己的安危,跨越到拱形桥的栏杆外,一手拉住栏杆探出身子 , 大声喊叫,挥舞另一只手,居高临下 , 就像现在的交通警察似的,指挥着船只顺利通过 。画中的人物大小仅寸许,但是神态毕现 , 极为生动 。看着画面,就好象身临其境一样,也会产生紧张的感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