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你会成为什么人,其实早就被计划好了( 三 )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语言会产生“温和的暴力” 。这种暴力不是实物工具的镇压和肉体上的摧残,而是对人们心理的侵犯,它让人们感觉更痛苦、更残忍 。
当博尼假死在克里斯面前的时候,主办方运用大量语言去唤起他的负面情绪 。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很容易引起一个人自我衰竭的状态 。
有关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控制自然的情绪反应 (属于一种自控心理过程) 需要付出努力,然而情绪反应则不太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因此,无论是抑制还是夸大情绪反应都有可能会造成自我衰竭 (Baumeister, Bratslavsky, Muraven, &Tice, 1998)。
社会心理学 你会成为什么人,其实早就被计划好了
文章图片
自我衰竭使个体更容易被他人说服 (Wheeler, Bri?ol, &Hermann, 2007)。此外, 自我衰竭还将导致个体产生和提取与自身相关的积极信息的能力受到破坏或抑制, 从而产生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Fischer, Greitemeyer, &Frey 2007)。
这一系列的操作建构了情景中各因素与克里斯之间的一种消极性质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提过的“屈从关系”
当然,节目的最后,克里斯还是战胜了心魔,没有把假人“博尼”推下楼 。
你以为节目组实验失败了吗?
并不是 。
但是同样经历这个过程的另外四个人,完完全全遵从了主办方的指示,最终成为了【push】项目的执刑人 。
社会心理学 你会成为什么人,其实早就被计划好了
文章图片
社会心理学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个体做或者不做某件事都由一定的心理动机驱使,不存在没有心理基础的社会行为 。
像现在大学生的自杀与自伤 。
据某机构调查显示, 25%以上的被调查的大学生曾经有过自杀的想法 。
社会心理学 你会成为什么人,其实早就被计划好了
文章图片
有研究通过对大量的大学生自杀资料分析, 发现家庭、学校、社会等是这类事件的主要情境 。通过对这些主要情景中的主要因素的分析, 来呈现一种温和的暴力的生产过程, 以及自杀技术策略的使用和一种屈从关系的建构 。
需要说明的是, 这种温和的暴力是情境中的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是各要素之间形成的关系的综合力量 。
很多人把自杀自伤当成孩子的一时冲动,而事实上,一切都早有征兆 。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变成杀人犯这种事,轮不到我的身上 。”杠精如是说 。
美国人也这么认为,所以他们盛情邀请椋鸟们入籍美国 。
结果就是,这个骚操作给美国农业造成了每年约10亿美元的损失 。它们甚至还造成牧场的牛奶减产,因为它们会偷食吃奶牛的饲料 。
“椋鸟冷酷而高效 。我们这行里都管它叫带毛的子弹 。”美国农业部机场野生动物灾害项目的协调员,迈克尔·彼奇尔这么形容他们,“他们的密度比银鸥还要高出27% 。”
椋鸟每次成群都是成千上万只在一起,就连鹰隼来了都只能铩羽而归 。
社会心理学 你会成为什么人,其实早就被计划好了
文章图片
它们就是恶霸一样肆虐,据说希区柯克的《群鸟》灵感就来源于此 。
或许曾经没有一只椋鸟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但随着整个鸟群翅膀的振动频率逐渐一致,良知也跟着淹没在群飞的浪潮里 。
社会心理学 你会成为什么人,其实早就被计划好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