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由来是什么,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 二 )


八月十五的来历
来历一:由古代祭月慢慢演变而来,我国古代历法,把每个季节分为三个月,分别是孟月、仲月、季月,而农历八月份正好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 所以被称为 “仲秋” , 而且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秋季的一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先开始这一天被定为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日,慢慢的演变称为“中秋节” 。
来历二:嫦娥奔月的故事演变而来,这个我们最熟悉了,先是后裔射掉了多余的九个太阳,然后上天赏赐他一个成仙的药,他不舍得自己的妻子(嫦娥),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在八月十五这天嫦娥吃了仙药,然后奔月亮去了,至于嫦娥为什么吃药 , 还有几种说法 , 这里不表,后裔对嫦娥思念,所以每年这一天,都会在园子里摆上嫦娥最爱吃的东西,后来演变成习俗 , 也有说人们听说嫦娥成仙之后,纷纷在月下设香案,向成仙的嫦娥祈求平安,之后 , 年年如此 , 代代相传,就演变成了节日,由于这天时值中秋,所以,人们称“中秋节” 。
来历三:由祭祀土地神演变而来,在农耕社会,农作物的收获对于农民至关重要,所以人们经常有祭祀土地的活动 , 在以前有春播、夏收、秋获、冬藏之说,在秋季收获时,农民会祭祀土地神,农历八月十五正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节 , 所以可能是由这延续下来的习俗 。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但并没有说明是八月的哪一天 。
直至唐朝以后,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一般认为,中秋节开始盛行于宋朝,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中国的一大传统节日了 。
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传统节日 。
八月十五由来的意义是什么
八月十五中秋赏月由来:中秋赏月是由秋分祭月演化而来 。
秋分之日,都是在农历八月里,但是具体日期每年都不同,所以不一定能碰巧赶上圆月 。而祭月无圆月则大为遗憾 。所以,后来人们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中秋除了祭月的仪式外,还有游赏的风俗 。据《晋书》记载 , 早在晋代已经有泛江赏月之俗 。并且赏月活动愈演愈烈,而祭月的风俗在民间却越来越淡化,一向严肃的祭祀仪式变成了轻松活泼的赏月活动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繁盛一时 , 其内容也融入了唐朝开放包容、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 , 演绎出更多的传奇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夜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活灵活现,使中秋文化充满瑰丽多姿的色彩和浪漫迷人的魅力 。
中秋赏月象征着什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 , 因此 , 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人们通过在中秋节赏月来寄托思绪,也是人们渴望团圆的美好心情 。
中秋节吃月饼的意义
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 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 , 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