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由来是什么,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来历?( 四 )


文章插图
5、八月十五中秋节的由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 , 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 , 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 在家的,在外地的 , 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 , 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 , 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 , 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 , 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 , 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 , 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 , 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 。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
●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赏月谈月也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
追溯中秋赏月的来历 , 据《长安玩月诗序》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 , 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 。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 。”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 。为何人们钟情中秋赏月呢?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瑶台宝鉴,宜挂玉宇最高头;放出白豪千丈,散作太虚一色 。万象入吾眸,星斗避光彩 , 风露助清幽 。”
从时令上说,中种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 , 秋祭月 。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 , “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 , 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 , 西北风还很微弱 。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 , 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