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的品质和精神,荷花象征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七 )


从内容上看 , 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 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比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
颐的《爱莲说》 。
原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
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
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
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
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
群的君子一样 , 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比喻
像莲一样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
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
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
的美好情操 。
造句1:朱公之尊 , 出淤不染,濯清不妖 , 是
谓可贵也 .
造句2:无论社会道德如何沦丧,我们都要始
终保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
品质来影响他人,教育后代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谁写的?
周敦颐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莲的品质和精神,荷花象征怎样的精神和品质?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荷花有什么精神?荷花又称“花中仙子”、清纯高洁 。
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代表吉祥如意的寓意,佛教中很多地方都用到荷花作为吉祥的象征 。夏日炎炎,人乏蝉鸣,若信步三世畔,必会被那亭亭玉立于碧波之上的袅袅红莲,田田荷叶所陶醉,那沁人心脾的清香,更会使心旷神怡,平添惬意 , 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 , 远远望去秀美绝伦 。荷花在我国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花卉,其栽培史可追溯的六千年前左右,传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荷花生日 。荷花那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实在让人称赞 。莲的同族支系庞杂 , 大至亚马逊荷 , 荷叶直径二点五米,可乘一个小孩的王莲,小到植于碗中的碗莲,其中一蒂双花的并蒂莲 , 三花四心的品字莲 , 心及碧莲,紫莲的等尤为绝色 。荷叶罗裙一色裁 , 芙蓉何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 , 闻歌始觉有人来 。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 。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 。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 ,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
出淤泥而不染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