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就不要恐艾了,恐艾症,怎么办?怎样才能不恐艾?( 四 )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比较常见 。临床表现为担心自己会被传染艾滋?。Υ中⌒慕魃鳎乇芨髦挚赡鼙桓腥镜某『?。如不敢使用公共厕所,不敢接触血液制品等 。而且伴有反复清洗行为,表现在当接触了自己认为可能被感染的物品后需要反复大量的清洗,如洗手、洗澡、洗衣服、或者当自己认为可能携带病菌的人接触了自己的生活用品后,需要反复的擦洗,甚至需要用酒精甚至消毒液进行擦洗 。严重者需要带手套或口罩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活动,甚至终日闭门不出 。严重损坏了患者的社会功能 。患者可能知道这样完全没有必要(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但无力控制也无法摆脱,伴随强烈的内心冲突 , 非常苦恼 。可同时伴有其他强迫症状 。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 , 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 , 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
案例:s先生,外企公司职员 。小时候曾被狗咬过,当时没有注射狂犬疫苗 。高三的时候,偶然看到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于是开始担心自己会得狂犬病,整日处在担心和恐慌之中,无法专心复习功课 。高三的暑假里注射了5支狂犬疫苗,这种担心得到缓解 。大学的前2年一切正常 。大三的时候 , 由于很多同学都开始谈恋爱,而且一部分同学还在校外租房子住,同寝室也有同学在校外租房子住 。由于担心这些同学在校外的行为可能被传染艾滋病,于是对这些同学产生恐惧 。不敢和这些同学接触 。尤其时同寝室那个同学回寝室后碰的东西,他都不敢接触 。
如果这个同学碰了他的物品,要么是把该物品反复的清洗,要么干脆就扔掉 。毕业后到一家美国企业工作,公司的中高层大部分是外国人 。自己认为外国人的性态度比较开放 , 所以这些外国人身上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 。就尽量避免他们接触,如果和他们说过话,就要到卫生间反复的漱口;和他们握过手或碰到了他们碰的文件,也要到卫生间反复洗手;由于每天都要和这些外国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即使没有直接接触,她也认为很空气中或者通过其他途径也会传染,所以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洗澡,而且需要洗很长时间 。如果有同事到家里来玩 , 同事走后必须用酒精清洗同事做过的凳子和同事接触过的其他物品 。自己认为可能带有艾滋病病毒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怕自己的眼镜会传染 , 就反复的擦洗眼镜;尽量避免乘地铁,因为地铁上经常有外国人;不敢使用公共厕所等等 。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艾滋病的资料 , 不但不能缓解自己的情况,反而有时更加严重 。比如,某篇文章里提到某某途径可能传染艾滋病 , 即使他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情境,也会通过主观的想象和联想使自己焦虑和恐惧,进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清洗或回避 。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 。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 , 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 。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 , 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 。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 。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