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9是什么意思爱情,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什么意思?( 四 )


很多人不知道,阮元还爱好金石 。
他在浙江做官时,搜访两浙地区金石文字,派工摹拓,在1805年编撰成书,就是有名的《两浙金石志》 。金石圈里至今把他当“爷”看待 。
《两浙金石志》收录的金石铭文,种类很多,有石刻、碑文、造像、塔记、经幢、题字、砖文、钟铭、铜器、印文等 。目录统计共六百五十八种,实际所收六百八十种 。
南屏山上很多石刻,书里都找得到 , 比方说司马光写的《家人卦》,新发现的浦延熙题名,书里都没落下 。
北宋 司马光书《家人卦》
南屏山,米芾“琴台”,拓片 。
清 南山亭 题刻
清 乾隆御书 琴台诗碑
有意思的是 , 阮元自己也在南屏山上写了两块石刻 , 可书里都没有提,可能是不太好意思吧 。
虽然没收进书里,但阮元这个“荔峰”写得真好,字体舒张,典雅,字迹清晰,文物科的都说,是不可多得的良品 。
这块“荔峰”现身,它还有个最重要的作用,是终于可以说明白荔枝峰在哪了 。
在古文记载中 , “荔枝峰”三个字经常出现 , 比方说写到章太炎墓,是葬于荔枝峰下 。邵群说,大家一直都很奇怪,明明是南屏山下 , 为什么要写荔枝峰?
现在,找到阮元写的“荔峰”,一下就明白 。
古人对山头分得很细,每一个山头都有自己的名字 。我们现在望过去,连在一起的 , 一座九曜山,一座南屏山 , 但没人注意,两山之间有个鼓起的小山峰 , 那就是荔枝峰 。
从远处望过去,的一个小山峰 , 就跟一颗圆荔枝一样 。
“荔峰”一现身,相当于阮元明明白白告诉你,这里就是荔枝峰啊 。
“荔峰”石刻,现在的地方是很荒芜,不过据推测,清代时它可能是在山路边的 。前两天,我们转来转去,发现石刻往东面去,地势平坦,隐约是有路的 。可能,南屏山以前的山路就是这里,大家从九曜山往南屏山去 , 就从荔枝峰的半山腰穿过去 。而“荔峰”,就写在山路边上 。
3
浦延熙是谁?范仲淹是好官的证人啊
浦延熙的题记,在南屏山北侧荔枝峰山腰处 。
南屏山,浦延熙 , 题名 。
摩崖为隶书竖行,字龛高96厘米、宽60厘米 , 字径12厘米 。保存状况良好,字迹清晰 。
题刻写的是――
宋皇v辛卯 , 岁季秋既望,浦延熙、李乔游南屏山题记 。
南屏山,浦延熙,题名,拓片 。
宋皇v辛卯,是1051年 。季秋既望,指的是九月十六 。这一天,浦延熙和李乔 , 一起游南屏山 , 留下了这块“到此一游” 。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这两个人是谁?
李乔,生平无考 。至于浦延熙,生卒不详 , 可以确定的是,他官至员外郎 。员外郎 , 在北宋属于正七品官阶,普通小官 。
听上去很平淡无奇的一个人,但就因为 , 在那一年的那一天,他逛了南屏山后,留下这么句话,反倒是给历史上另一个人,当了回证人 。
那个人 , 是范仲淹 。
1049年,61岁的范仲淹来杭州当知府 , 结果,到了第二年,不止杭州 , 两浙路(大致包括浙江全境、江苏南部、上海)都赶上了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 。
当年的饥荒,严重到朝廷不得不下诏令,说“两浙流民,男女不能自存者 , 听人,后不得复取” 。
在杭州当知府的范仲淹,想了个救灾办法,就是后人所说的“荒政三策”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