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迎接功效的春天,华熙生物等国货以科技赋能( 三 )


值得关注的是 , 功能性护肤品应不止步于宏观功效的评价 , 要深挖护肤品的皮肤学、细胞学意义 。 只有精准选择活性成分 , 才能研发出具有针对性的功能性护肤品 , 而对功效成分的详细比对验证 , 又能有效、准确地促进活性成分在使用过程中的功能释放 。

华熙迎接功效的春天,华熙生物等国货以科技赋能
文章图片
▍2021(第三届)中国化妆品趋势大会暨功效化妆品展华熙生物展位
所以华熙生物除了加强自身研发外 , 还与清华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齐鲁工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 美国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大学等众多国内外高校达成了科研合作 , 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皮肤健康、肠道菌群、组织工程应用技术等方面展开“医研共创” 。 近期 , 正在开展与上海皮肤病医院的医研合作 , 这是华熙生物在临床实验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 将梳理从实验室基础研究、临床科研到终端产品的转化路径 。
此番医研合作 , 不仅能发现新的产品应用价值点 , 进一步丰富华熙生物的“产学研”联盟 , 为产品打下更坚实的科研基础 , 也在身体力行地贯彻国家“十四五”纲要中提到的“要推动化妆品的高端品牌发展” , 将“产学医研”一体化研发坚持到底 , 引领国货品牌打响突围战 , 让迅猛崛起的中国品牌被更多人看见 , 被更多人认可 。
一个企业对科技力的重视 , 不仅体现在合作项目与成果产出上 , 研发费用的投入数据更为直观 。 据《报告》中化妆品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对比数据显示 , 2021年前三季度 , 贝泰妮研发投入为0.68亿元 , 同比增加45%;上海家化研发投入1.07亿元 , 同比增长7%;而华熙生物投入研发费用1.92亿元 , 同比增加100% , 高于其他化妆品上市企业 。 仅第三季度 , 研发投入0.85亿元 , 同比增加138.21% , 华熙生物对研发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

华熙迎接功效的春天,华熙生物等国货以科技赋能
文章图片
▍截自《科技赋能下功能性护肤品趋势洞察报告》
不得不说 , 在消费者认可和复购的背后 , 一定是品牌前期长时间研发培育的积累 。 通过本届大会也不难看出 , 尽管国货品牌与国际品牌在基础研究、技术应用等领域还存在差距 , 但本土企业正在以多元的方式努力迎头赶上 。
会上 , 贝泰妮、半亩花田、PMPM、百植萃等几乎所有品牌企业都谈到要构建原料壁垒或科研壁垒;优麦科技创始人、CEO常江也分析认为 , 国内功效性护肤品牌的崛起 , 原因之一即是品牌的确做了大量循证医学的证据 , 并经过了数十次的配方更迭才开发出产品 。
头部品牌引领行业迈入“功效的春天”
中国能否诞生高端品牌乃至世界级品牌 , 答案是肯定的 。 因为无论是成熟品牌 , 还是新品牌都意识到并践行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曾不止一次地强调 , 以科技力量释放生命活力 , 用生物科技奠定生命健康体验的天花板 , 借助研发实现从0-1-10-100的无限放大 。 也就是说 , 公司发展的底层逻辑就是从最核心的科学到技术 , 然后到产品 , 最后建立品牌 , “一定要形成这个闭环 , 否则从任何一个地方出发 , 都可能是空中楼阁 。 华熙生物从初心出发 , 始终坚持‘强大的科技力是打造产品力的核心 , 优秀的产品力是形成品牌力的基石’ , 做出让国人自信、自豪的国民品牌 。 ”
不难发现 , 功能性护肤品也好 , 皮肤学级护肤品也好 , 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企业在科技领域沉淀的厚度将决定着企业的高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