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 三 )


一、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随时随地存在的 。良好的、温馨的、民主和谐的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熏陶,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是阳光的、积极的、充满爱的 , 心理的安全感得到满足 。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对来自外部的评价产生回应,孩子尤其如此 。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经常受到父母鼓励、赞扬、夸奖的孩子 , 往往自信心十足 , 性格活泼开朗,心理健康向上 。
2、失败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完全的责任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父母家庭教育的成败直接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健康上 。单亲家庭、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以及教育方法极端的家庭,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的几率较高 。中小学生处在性格和心理发展的形成时期,相对成人来说,心理更加敏感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家庭的不完整 , 容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 , 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家庭关系紧张、经常吵架的家庭也会让孩子心生焦虑 , 容易自闭和不愿与人交流;而过分宠爱孩子或者总是用物质奖励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教育方式,也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
二、家庭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1. 摒弃说教 , 控制情绪,用情感教育感染孩子
对孩子的教育,身教重于言传,情感教育大于说服教育 。有的爸爸妈妈天天教育孩子,大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却收效甚微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单纯的、枯燥的说教,无法在孩子心理上形成共鸣,孩子无法理解,甚至还会在心里滋生逆反情绪 。这时候,就需要在情感上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当孩子犯错时,严厉的训斥可能比不上一个理解宽容的眼神 。允许孩子犯错,但是要努力改正;当孩子受了委屈时,暴跳如雷地评理可能不如一个大大的拥抱 。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所有的委屈可能都会消散 。
情感教育要收到成效 , 关键的一点是父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在生活中,为人父母也会有很多的不如意 。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繁琐、竞争的激烈 , 往往让很多父母焦头烂额 。在外面尽量表现正能量的一面,但是回家后就发泄自己的情绪 , 更有甚者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 。这样,很容易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阴影 。因为在家庭中,父母的情绪会直接传染给孩子 。即使父母从不直接批评孩子,但是,父母终日郁郁寡欢,孩子能快乐吗?孩子的心理能健康吗?因此,父母在孩子面前,应该是温和、乐观、快乐的,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形成温和的性格和健康向上的心理 。这样 , 情感教育才是成功的 。
2、加强沟通 , 学会倾听 , 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
家庭教育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沟通不畅,导致出现很多的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终日忙于工作和挣钱,不是花巨资把孩子送进各种补习班,就是将孩子全权交给爷爷奶奶带 , 和孩子之间有效的沟通太少,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少年”和孩子的心理问题 。要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爸爸妈妈就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加强和孩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 , 发现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倾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