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 四 )


爸爸妈妈要放下身段,平等地和孩子对话,这样,孩子才会和爸爸妈妈分享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爸爸妈妈也才能听到来自孩子心底的声音 。通过倾听,掌握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 。了解了这些,爸爸妈妈才能根据情况,真正给孩子他想要的,满足孩子的真实诉求,让孩子获得满足感和重视感 , 身心朝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
3. 宽容为本,耐心等待,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生长发育规律不尽相同 。有的孩子发育早,思维敏捷,听话懂事 , 记忆力超群;而有的孩子发育晚,思维迟钝 , 乖张顽皮,记不住事情 。这时候 , 就要求爸爸妈妈抱着宽容的心态,不能急于求成,要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教育孩子等于“牵着蜗牛去散步”,可能收效比较慢,无法一时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 。但应该相信,每一朵花都有它开花的时间,只不过有早有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分攀比、期望过高,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形成负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也许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已经不知不觉地成长了 。
总之 , 家庭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很大 。作为爸爸妈妈,必须从小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深刻认识其重要性 , 遵循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 , 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 。同时 , 和学校加强沟通,协同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从根本上保障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
《中小学家庭教育、心理护理综合解决方案》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Gmg4z1MF6figJaezvlzyHw提取码:p3a6
中小学家庭教育、心理护理综合解决方案|中小学家庭教育、心理护理综合解决方案20180705|千万幸福家最终定稿版.mp4|中小学家庭教育、心理护理综合解决方案(新版)20180705.pdf|封面.pdf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方法,要因人而异,因孩子而异 , 每个孩子的情况,条件都不一样 , 所以教育方法也不一样 , 但是有多少家长能做好孩子的教育,很难 。
因为什么样的家庭都有
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孩子会有所差异 。但是父母的文化水准、道德素养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极大的示范作用,从一个孩子的品德优劣可以看出家长的素质 。

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有什么关系?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父母的教育观、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观、教育方法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 家庭的氛围,家长的言行、教育方式,无一不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今的孩子,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 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任性等 。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曾说:“中国的孩子聪明才智是世界闻明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名的。”造成中国孩子心理素质差与他们的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观点是密不可分的 。
一 、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1 、重智轻德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未成年人在成长中所受到的第一教育 。在很多家庭中 , 只重视了孩子智力方面的教育,把能够获得好的成绩上大学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标准,忽视了孩子品德方面的教育。如: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在集体中,任何事情自己都不能吃亏,什么团结互助,社会公德都不用遵守等 。又如:马加爵杀人事件,孩子杀死父母,学生打伤老师等事件 , 也证实了重智轻德教育带来的危害,使很多高智商的大学生、青少年走上了不归路 。忽视了德的教育,不知道怎样做人,没有做人的准则,只关心自己,缺乏对他人的关爱 , 对社会的关心,使之成为一个自私又低级趣味的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