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 , 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 。
踏青,又叫探春、踏春 , 就是指春天到郊野去游览 。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上巳(农历三月初三),赐宴曲江 , 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谓之踏青履 。”
杜甫在诗中也曾记载了皇家浩浩荡荡春游踏青的情景 , “三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北京民俗历来有踏青的讲究,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脱下长布衫 , 走出四合院,三五成群到乡野山间赏景散心,一冬的沉闷一下子便烟消冰释 。
踏青在济南也是历史悠久 , 老济南人都能说出踏青的来历 。明朝王象春在《齐音》中就有《踏青》诗:“三月踏青下院来,春衫阔袖应时载 。
折花都隔山前雨,直到黄昏未得回 。“诗中有按语说:“三月,士女竟相出城南下院踏青 , 山南花开最胜,犹是太平光景 。
也就是端午节适合去郊外看风景,青草红花,风景很好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踏青是什么节日的风俗 踏青风俗出自哪个节日1、踏青是端午节之前的风俗 。
2、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 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端午节踏青吗?是的,踏青 。古时也叫远足或远游 , 现在则叫春游或郊游,它是“清明”时节的主要习俗 。
古代每逢这一天,人们聚亲约友,扶老携幼 , 承大好春光到郊外游玩,然后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黑龙江地区把它与端午结合起来也是对这里气候的一种适应 。
从古代清明踏青的习俗沿袭至今,已经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传统习俗之一 。踏青时,一般偕同好友或者家人 , 在草色蒙青之时出去游玩,亲近自然 。家里有小孩的也会一同带着孩子出去,以这种方式来过清明节 。
踏青的来历是源自原始宗教的植物崇拜 。如 《诗经·大田》中有“与其黍稷,以享祭祀”的记登,以及《风土记》中“仲夏端午 , 烹骛角黍(粽女)的记载 。
**端午节踏青是民俗活动** 。踏青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可以从气候和蚊虫肆虐的角度来看,端午节其实并不适合踏青 。因为端午节不仅炎热多雨,还是蚊虫肆虐的时期,这时外出踏青,很容易中暑,或被蚊虫叮咬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端午节为什么要踏青端午节踏青应该是在北方才见到的 , 踏青节本来是和清明在一起的 , 那时正值春暖花开 , 而端午值夏季,天气渐热,在南方已过了踏青季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受气候的影响 , 各地踏青的时间也不尽相同 , 南方端午已是暑热之始,而东北却刚刚大地回春,因而北方人或者说东北人过端午有守夜踏青的习俗 。
旧时曾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 不过 , 踏青节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的,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的,后来则以清明出游踏青居多 。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 , 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冬至节民俗文化,冬至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 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端午节吃粽子有哪些讲究?
- 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是什么,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故事
- 新娘床上放艾草寓意什么,端午节,挂艾草,作用真不少,驱蚊消毒能泡脚,结婚离不了
- 2022年寒露可以搬家吗,2022年寒露几月几号几分几秒 寒露的风俗
- 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元宵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 龙抬头剪头发是什么意思,龙抬头剪头发是哪里的风俗
- 除夕的节日风俗有哪些,除夕的节日习俗
- 小年有什么风俗,小年的风俗有哪些
- 九轻华容的功效与作用,湖南省华容县现代民间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