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行为的原因有,从众行为的原因包括( 二 )


看来 , 从众心理对人的影响确实很大 。造成人产生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群体中 , 由于个体不愿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感到孤立,而当他的行为、态度与意见同别人一致时,却会有“没有错”的安全感 。从众源于一种群体对自己的无形压力,迫使一些成员违心地产生与自己意愿相反的行为 。
不同类型的人 , 从众行为的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 , 女性从众多于男性;性格内向、自卑感的人多于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于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龄小的人多于年龄大的人;社会阅历浅的人多于社会阅历丰富的人 。
从众行为表现在方方面面,工作中、生活中、学习中,都有所表现 。我们了解人的从众心理,并恰当地处理其行为,是很有意义的 。有的领导意见本是错误的 , 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 。如果这时,你能坚持住,是会对单位今后的工作有益的;有的老师的一个解题方法本来不是最佳的,由于很多学生不反对,而导致绝大部分学生效仿老师的那种解题方法 。如果你这时能提出自己比老师的方法更好的解题方法,那不是会使很多学生少走弯路吗?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了解了人的从众心理,对改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
从众行为的表现形式
对从众行为也要具体分析 。一般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一是表面服从,内心也接受,所谓口服心服 。二是口服心不服,出于无奈只得表面服从,违心从众 。三是完全随大流,谈不上服不服的问题 。就从众心理的客观影响来看,既有积极意义 , 也有消极意义,主要看从众行为的具体内容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都不足 , 自制能力又不强 , 因此在多数情况下,从众行为不同程度地带有盲目性 。中学生中既有口服心服的"真从众" 。也有口服心不服的"假从众" 。"真从众"往往是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正合本人心意,或者自己原无固定意向 , 或者是"跟多数人在一起不会错"的随大流思想 。"假从众"则往往是碍于情面或者免受群体的指责和惩罚 。例如有的同学不吸烟,也不想吸烟,但伙伴中许多人都抽烟,为使自己与大家协调一致也只得抽上了 。这种违心的从众现象,在学生中还是比较多的 。
从众心理的类型
依从 : 这一术语能够最恰当地用来表示一个人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而做出的某种行为 。通常,一个人的行为的持续时间与他所得到的奖励承诺或者所面临的惩罚威胁同样长 。一个残忍的独裁者可以通过威胁不顺从将遭受的痛苦折磨,或者许诺顺从所能得到的荣华富贵,来获得一定的比例的臣民对他的忠诚 。在依从这一水平上,所有的有机体都会对具体的奖惩发生发应 。取走食物或者取消惩罚的威胁,那些臣民将会停止对独裁者的忠诚 。
认同:这一术语指的是因个体希望与影响施加者保持一致,而对社会影响产生的某种反应 。和依从一样,在认同中,也并非因为某种行为内在地令人满意,我们才采取这种行为方式;我们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 , 仅仅是因为这种行为方式能使我们与所认同的另一个人(或一些人)建立起令人满意的关系 。
认同与依从的区别在于,在认同中我们的确相信自己所采取的意见或者价值,尽管我们对这些意见和价值的相信程度还不很强烈 。因此 , 一旦我们发现某个人或者某个群体在某些方面具有吸引力或感染力 , 我们就倾向于接受来自这个人或者这个群体的影响,并且采取类似的价值或态度——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获得奖励或者逃避惩罚(就像在依从中那样),而仅仅是为了与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相像 。(个人理解:追星和偶像崇拜可以归类到认同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